八.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九.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
做为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难免会有一些工作失误,而面对教育失误我们往往是懊恼和追悔莫及,可如果有人说这都是你的巨大财富,恐怕我们都不会认可。然而真就有人如是说,且不是一个“凡人”,而是我心中的偶像——李镇西。他在他的丛书《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第二卷——“我们都有一个梦想”的第三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教育失误怎么会是教育财富呢?李老师这样解释——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曾在其译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卷首语中这样写道:“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同样的道理,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
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几乎可以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
在李老师看来,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前提是我们能够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严肃地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唯有这种真诚和严肃,才能够让我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误——为了我们心爱的事业和学生,我们勇于解剖自己和否定自己,因为这能使我们更加成熟,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诗:“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相反,那些敷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被某些狭隘的功利思想束缚头脑的人,往往会拼命地掩饰错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对这样的人来说,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的错误,这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陷阱——他们即使可能从这次错误的陷阱中艰难地爬上来,但随时都可能掉进另一个错误的陷阱,而永远不能够走向教育的成功。
所以说所谓的“如何对待”,不仅仅是指想方设法弥补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主要是指对错误的反思——对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什么是错误反思呢?李老师认为:所谓“反思错误”,通俗地说,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原谅自己,而是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受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那么我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后果和潜在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涵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这样的错误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这样的错误掩盖着哪些不可原谅的自私而可怕的个人动机?我是否真正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解读魏书生
录入时间:2005-12-05 14:01:16 特级教师 陈自鹏 出处:天铁教研网 一、令人难解的魏书生
魏书生——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作教师的若不知道魏书生,那叫孤陋寡闻。
知道、了解、结识魏书生花了我十余年的时间,起初是从媒体上知道魏书生和他的部分事迹,后来又通过魏书生的演讲亲眼目睹一个为师者的风采,然后又通过读其书,知其道,听其言,观其行来心领这样一位教育实践家的风范。
魏书生原本只有初中学历,靠自学和实践从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因成绩卓著,6次与邓小平同志合影,9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在全国有38项社会兼职,先后当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热爱三尺讲台,在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甚至在走上盘锦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领导岗位以后仍然兼课,一年有几个月出外讲学,学生成绩依然在全市名列前茅。
看到这儿,您心中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的,魏书生其人其事我说给专家学者听,他们常常是“是吗”“真的”,满目的警惕。讲给业外的朋友们听,他们也总是“真有这人?”“确有其事?”满脸的狐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幼小课堂名师教育案例(DOC)(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