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面板数据
分析FDI在中部地区的就业动态效应
文/郑月明 王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流入我国的FDI规模迅速增长,其中部分流入到了中部地区,而当前就业也是我们政府所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8个省市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88-2005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且分两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来考察FDI对我国中部地区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我国中部地区而言,FDI对就业有显著的创造效应。
关键词:FDI 就业 广义矩估计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失业的作用。黄为民(2000)通过回归分析认为FDI对第一、二产业的就业起到了负面作用,而对第三产业的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综合影响为负,牛勇平(2001)试图通过企业的所有制类型来分析外资对就业的实际绩效,认为在总量上FDI对GDP和就业有一定影响,其中港澳台企业较为显著。张建勤(2005)在对利用FDI数额、FDI进入模式、FDI来源与结构等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以强调FDI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丁明智(2005)运用双对数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主要是从三大产业就业效应的角度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最大,对第二产业其次,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最小。[4] 王剑(2005)运用联立方程分析并测算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综合效应,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不仅存在着积极的直接拉动效应,而且还通过挤出国内投资和提升生产率水平对国内就业产生负面的间接抑制效应。
但是上述研究是对我国FDI的总量数据进行考察,这种研究框架无法反映我国FDI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及其对不同区域的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是将所考察的不同的观测对象(横截面单元)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组合而形成面板数据。与标准的时间序列数据或横截面数据相比较,面板数据模型不仅扩大了标准时间序列模型和标准的横截面模型的研究框架,而且将不同的观测对象(不同的横截面,如不同区域)组合而实现研究目的。特别是对FDI而言,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特别适用于揭示不同横截面单元(不同区域)的异质性和动态效应。基于此,本文应用动态数据模型,研究FDI对我国就业的动态效应。
一、引言
一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都会给东道国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对于缓解东道国就业压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矛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不仅只有投资拉动就业的创造效应,还要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挤入或挤出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就业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存在进入效应时,社会投资总量扩张,从而就业人数也会随之上升,这个时候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就业是创造效应;反之,挤出效应的存在将会迫使国内企业削减投资,进而导致失业增加,这个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就业的替代效应。
国外学者关于FDI与就业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Magnus Blomstrom (1997)以美国和瑞典为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的影响,作者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得出结果,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有负面影响,而瑞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有正面影响。Nigel Driffield 与Karl Taylor(2000)以英国作为东道国分析了1984到2000期间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指出FDI导致的在外国部门与本国部门之间的生产力外溢(productivity spillover)加大了工资的不平等性以及对本国熟练劳动力的更多的使用,进而由工资的差异性导致了就业增加与否的不确定性。Edward M.Graham 和Erika Wada(2001)以FDI的来源以及在中国投入时分布的地区为分析的切入点,指出了在90年代后期(96-99)FDI主要来源于欧洲、北美和日本,投资更加集中在本国市场、资金更加集聚在沿海省市,这使得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剧,对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局限作用。Tain-Jy Chen和Ying-Hua Ku(2003)以中国台湾省为例,用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台湾省内部就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对于台湾而言,在大部分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台湾就业有正面影响,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对外直接投资中受益,蓝领工人可能不会受益,相反利益会受损。
国内学者关于FDI与就业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李海舰(2000)认为如果将改革开放20年分为三期,那么从1980年到1995年,FDI起到了扩大就业的作用,从1996年到1998年仅起到了转移就业的作用,而从1998年到现在,基本上是一种扩大
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估计结果
本文以我国各省、市和自治区为单位,将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8个省市并为中部地区,并以此作为一个横截面,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88-2005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一)模型设定
从现存文献可以看出,考察FDI对就业影响的经典时间序列模型一般设定为
:
或者是静态面板数据
:
(2)
上述模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模型(1)是标准的时间序列模型,故不能度量我国FDI由于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所产生的动态效应。第二,模型(1)和模型(2)都是静态的,事实上,前期的就业情况对当期和后续各期的就业可能产生影响,这2个模型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第三,模型(1)和(2)设定以前各期FDI对当期就业影响相同,这一假定与经济理论和我国现实情况
(1)
63
应用研究
不一致。
由于我国的FDI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以及在时间上的波动等特点,且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为了准确地考察FDI对我国中部地区就业的动态效应,本文将上述模型扩展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将就业和FDI的若干期滞后作为解释变量而形成动态面板数据模型(3),基于此研究FDI对中部地区就业所产生的动态效应。
(3)
i =1,2,3,...8 ,分别代表中部8个不同的省、在模型(3)中:市、
μi,t为随机扰动项,自治区,t =1,2,3,...T,代表所考察的各个年度,
ηi所度量的是各个横截面单元的个体即中部地区不同省份的差异。LNEMP为就业量的对数,LNFDI代表各省FDI的对数。α1度量了前期就业情况对当期就业的影响,α2度量了本期FDI对
α3,α4,...,分别度量了前若干期FDI对当当期就业的影响,
期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如果我们基于模型(3)估计得到的α2和α3等系数为正数,则表明FDI促进了我国中部地区的就业,即FDI对就业具有就业创造效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幼小课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分析FDI在中部地区的就业动态效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