㈢抓牢载体创新,增强长效机制的生机活力。创新载体,是推进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长效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只有创新载体,才能提高对党员干部的吸引力,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添新活力。A镇党委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党建工作的传统载体。如在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注重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创新党员教育方法,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积极举办形势报告会、开设主题系列论坛、组织交流、举办“我是共产党员”征文和主题演讲等做法,使党员教育体现时代特征、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岗位需求、适应党员特点。同时,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镇工作大局,通过创建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责任区”,开展“党员亮身份”(企业、学校党员佩戴共产党员徽章,农村党员挂共产党员户门牌)活动等,进一步唤醒党员意识,引导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通过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社区、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建立党员支农小分队等,进一步发挥党员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机关青年党员挂职锻炼制度,定期选派机关党员干部下农村、进社区,到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一线挂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加强党性修养。
三、加快建立健全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针对党员活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革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党员管理的方式,完善包括信息化手段在内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对全体党员的分类管理、弹性管理、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㈠完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必须把学习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增强党性意识,提高业务素质。一是建立定期教育制度。把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予以保留(县市级可挂靠在组织部门,乡镇可在党政综合办加设先进性教育办公室),把学习培训纳入制度化轨道,保证学习的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落实,确保广大党员及时、长期、经常、有效地接受教育。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成果运用制度,将党员干部的岗位安排、职务提拔与学习培训成果紧密结合,提高广大党员参与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创新教育载体。搭建主题教育、基地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教育平台。主题教育注重激励性,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念报纸、作报告的学习方法,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先进性旗帜。家庭教育注重灵活性,依托部分有条件的党员家庭作为邻近一些党员的活动场所,以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教育的灵活性。三是整合教育资源。开办乡镇流动党校,整合师资力量,送教下乡,让农村党员在田间地头就能接受教育。开办机关“周末党校”,每周末邀请大学教授、知名的专家学者给机关党员举办知识讲座,形成每周一讲制度,使机关党员有机会走进课堂,经常受教育。开展菜单式培训。根据党员的需求设置课程,党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课程,形成按需施教的局面,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㈡健全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学习教育的各项制度,是巩固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一个很重要的长效机制。一是在党员发展工作方面,要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预审制和接收预备党员无记名票决制,保证新党员质量。二是在党员的日常管理方面,要从健全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三是在党员分类管理方面,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流动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关停并转企业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垂直管理单位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方法,增强党员管理的实效性。此外,还要探索和建立党员队伍建设领导机制、党建工作投人机制、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党内民主生活监督制约机制、党员队伍纯洁机制等,进一步健全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制度体系,使党员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性教育如何建立乡镇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