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严格区分政策性搬迁与非政策性搬迁
政策性搬迁是指为了保证全市供水安全或者保护生态环境,或者是处于强泥石流易发区,各级党委、政府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政府统一组织异地搬迁安置到现在户口所在村。政策性搬迁的农民按照当时的政策,不需要交纳集体积累或入户费就自然取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在这里,我只是说对于政策性迁入户本身而言,他们取得成员身份不必交纳任何费用,但是买单的负担不是迁入村的原住居民,真正的买单人是政府。如果政府因财力紧张一时无法全部承担,也应将其视为政府的一项负债,待财力允许时再予补偿;
而非政策性搬迁是指除按照市区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进行异地搬迁以外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如果要获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就必须按照迁入村准许户口迁入时的有关规定,交纳集体积累或入户费后,才能确定其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3、关于非政策性搬迁人员户口迁入时没有交纳集体积累需补交集体积累的具体标准及相关问题
对于一部分非政策性搬迁人员,户口迁入时既没有为迁入村引进企业、资金,也没有为迁入村做任何贡献,并且没有缴纳集体积累或入户费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⑴按户口迁入时,已经交纳集体积累户最高的人均标准补交集体积累;
⑵按户口接收村当年人均集体净资产数额补交集体积累,人均集体净资产数额较低的,按该镇当年人均集体净资产平均数补交集体积累;
⑶按一次性人均补交2000元集体积累。
以上三种办法,有关村可任选一种,依据当时入户人口收缴积累后,确定该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补交集体积累不能扩大化,只限于非政策性搬迁人员户口迁入当年应交积累而没有交积累的,衍生人口不再补交。对于已经缴纳集体积累,缴纳数额不足当年(户口迁入年)人均集体净资产数额,并已经界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不再重新补交;对于缴纳数额超出当年(户口迁入年)人均集体净资产数额的不予退还。
4、做好经常性的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工作
由于在一定期间,村民、农民和社员之间的角色会发生置换,因此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各镇乡党委、政府每年度应布置、检查一次。户籍管理和人口统计,按照惯例,衍生人口及单立户口(包括新入户)的,在每年9月30日前上户口的,统计为当年人口,9月30日以后上户口的,统计为下年度人口。各行政村主管户籍的村干部,应结合当年度户籍核对情况,及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上报人员增减情况,村干部要在每年1月20日“民主日”时,通报有关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社章》的规定,及时界定新上户口人员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当年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生活、补贴等奠定基础。
5、界定工作中不应忘记社会保障的建立。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曾经还是自给自足的农民,将自己的产权份额交给新的合作组织企业去经营,除了寄希望于那种对股份合作社的美好期待外,也应逐步强化风险意识,为有可能出现的经营亏损和蚀本作好心理准备。因为市场机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样会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基于农民的承受能力不强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的现实,我建议,凡是开展农村物权改革的村,不管其经济实力如何强,企业经济形势如何看好,都要未雨绸缪,在资产量化前,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为全村村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和医疗保险),这样才能确保农民生活水平的底线,不会因市场经济的风险而丧失殆尽。
那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同样也回避不了谁该享受,如何享受的问题。处置的办法主要有两种:
(1)全村村民无差别享受。
提出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社会保障应该是广覆盖,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究的是森林法则,即弱肉强食。允许有强者,也允许弱者(失败者),我们敬重强者,但是弱者也不能因此丧失了生存的权利。因此,全村村民都应该享受这道保障线,而且是无差别享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身份的界定,农村集体物权制度改革中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6)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