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在科技含量、品牌培植、市场意识等方面,我省与周边省份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广东省近两年几年龙头企业每年投入科研开发有技术推广经费上亿元,打造出水果加工、牛奶、饮料、饲料等一大批产品知名品牌,获得ISO9000、14000系列标准或HACCP认证的有30多家,2002年该省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达7.9亿美元。浙江省目前有104种省级名牌农产品,20余家企业农产品品牌获著名商标,该省有1000多家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其中有67家企业农产品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2002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3.3亿美元,出口额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相比之下我省农业企业科研开发投入较少,自主开发能力弱,基本上是搞“模仿秀”和实行“拿来主义”。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为数不多,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意识不强,因此造成产品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不高。10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只有34家有少量产品出口,2002年出口创汇仅为1.36亿美元。
基本判断三: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时机,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缩小差距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必然要求。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三化”良性互动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实际行动;以“十大基础、20个品牌、100家龙头企业”为主线的发展战略正在付诸实施,成效初现;以十大基地为依托的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并逐步向优势产业带和区域特色产业衍进;二批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群体正在发育壮大,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健全,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省上下善谋实干,共谋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氛围空前良好;依托长、闽、珠三角洲,开辟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广阔发展空间;全省外向型经济方略的实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只要我们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有利条件,抓好落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一定能缩小与周边省份的差距,进而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五管齐下,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3.1 在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力争有新突破
龙头企业肩负着信息引导、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农户的重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狠抓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总量上突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实行四个转变:①利用民间资本,低成本扩张。从种养运销大户中培育滋生一大批新的龙头企业,实现从无到有转变,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发展趋势;②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使大者更大,强者更强,发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作用;③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注入高新科技,增加投入,从粗加工向粗深加工发展,发挥引导作用;④国内型向国际型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参与国际竞争。当前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吸引“三资”建龙头。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把“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外国资本”吸引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外向度高的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二是要整合资源壮大运营,整合现有产业,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积极培植更多企业进入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的行列。对列入省考核的109家龙头企业要帮助和引导完成服从制改造,鼓励企业经营者持大股和企业法人持大股,调动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等多方面的积极性。三是放手发展私营个体龙头企业。各地要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私营个体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现在,地区性生产要素转移呈现出加快的趋势,沿海一些地区的民间资本正在向腹地转移。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更加重视引进外地私人资本兴办或联办私营企业。降低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准入门槛,取消一切歧视和不合理的限制,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同时要重点帮扶在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中排位前列和科技型、外向型的龙头企业,促其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