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0-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工农互促,实现均衡发展
  为了实现工农业的均衡发展,增加农业产值比重,需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让**镇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也能够在工业的带动下,实现大幅度的增长,从而让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为**镇的发展做出贡献。
  2、城乡统筹,保持社会稳定
  **镇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变化缓慢;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制度健全,农村则相对滞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点,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财政支出结构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中心,抓住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条主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改善**镇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构建**镇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民族共存,创建平安社区
  **镇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域,全镇共有汉、彝、苗、傣、傈僳等14个民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部分少数民族村地理位置偏僻,离城镇中心较远,交通不便。其中大麦地村海拔在2000米左右,以傈僳族、苗族为主,属于山区。**镇在建设新农村的规划中,政策、财政资金应当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特别是向大麦地、经堂、庄上三个村的倾斜力度,帮助少数民族村加快发展步伐,提高生活质量,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创建**镇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的有利环境,确保**镇平安、祥和的局面。
  4、调整结构,建设现代农业
  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之间缺少科学规划,比例失调,内部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农业产值的增加。根据市场的导向与需求,积极调整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已经成为趋势。在**镇,山多、宜林地广,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扩大经济林的覆盖范围。以经济林基地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步伐。同时,推广林下种草养殖、圈养,改变畜牧业的传统养殖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改变农业发展的落后面貌,增加农业产值比重。
  5、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镇资源优势明显,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对**镇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性的,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储量会越来越少。在发展过程中**镇就是要跳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农业上,要着重在生态农业方面下工夫;在工业上,**镇要充分利用好二次资源,对于钢渣、铁渣、煤矸石、粉煤灰的利用,要积极提高技术含量,提取其中的稀有金属和有用成分,提升综合利用价值。对于尚未开采的矿产资源,本着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的再利用原则和再循环即资源化原则,做好统筹规划,积极延伸产业链,建立工业发展的循环体系与机制。
  6、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实现农民持续、较快地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镇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手段,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并逐步缩小。
  三、**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
  (1)党政支持,有一个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完成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必然会得到上级党和政府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镇可以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国家相关的财政、税收、农业等各项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及时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产业布局、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配套政策体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sixiang/sannong/505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