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要素,但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征用征用农民的土地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但目前确定的征地补偿元不能满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需要。征地后,短期农民生活水平会有所提高,但多数农民缺乏资金运作能力,更缺乏对市场投资的经验,因此,农民不敢承担风险进行非农投资,有限的补偿费也将在短期内消耗殆尽,被征地农民今后长期生活将无所依靠。
其次是土地的大量征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适应能力差,缺乏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更严重的是部分失地农民因眼前有征地补偿费在手,自以为生活已有着落而不思长远之计,坐吃山空,不愿从事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从而更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
三是惠农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去年中央下发1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落实。逐步取消农业税,提高粮食收购价,制定粮食收购保护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使农民无不欢欣鼓舞。但好景不长,调查发现,城郊农民所得实惠,无非只是取消农业税一项而已。就乾西乡来讲,农业税税负人均只有20多元,所得实惠显然很小。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前提条件是种植粮食面积20亩以上,这在城郊农村根本不存在,在粮食收成尚难预料的情况下,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已上涨了30-40%,粮食提价抵不过农资涨价,此项惠农政策又成"画饼"。反过来,农民建房所需缴纳的名目繁多的各项费用却一分也不能少,批建100平方米土地,需缴纳费用达7000元以上。惠农政策又是一纸空文。
四是政策多变使农民无所适从。前些年认为粮食已不成问题,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转变,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挖塘养鱼,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一时以粮经比例倒挂为荣。然而风云突变,现在又强调粮食生产重要,认为只要抓好粮食生产,就可以促进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制定了"四不准",限制多年生经济作物的种植。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不要说农民,就连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五是城市资源得不到共享。按照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市周边300平方公里都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城郊乡镇都在300平方公里范围,城郊农村的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应与城市同价,而实际情况却是城郊农村不能享受城市同等待遇。就自来水而言,城市居民安装自来水每户费用800元,而城郊农民安装自来水除支付安装总管的费用外,每户尚需支付费用3000余元,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逐步拉大,城乡一体化有名无实。
六是由于征地补偿偏低,分配方案不合理,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保障没有及时落实,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集体资金的损失等问题的存在,引发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增加了不满与对立情绪,内部之间也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与纠纷,造成上访不断,抵制征迁,阻挠建设工程的进行,甚至进行非法集会,非法游行示威活动,影响政府声誉,社会稳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产生上述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三农"问题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政绩的理解出现偏差,在工作中没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说到底,是对淳朴的农民缺乏应有的感情。
三、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要切实解决城郊农村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在思想上对城郊农村问题的矛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既是正常现象,又要认真对待,既不能因为城郊农村在改革发展中产生诸多问题而否定城郊农村的改革发展成果,失去信心,也不能掉以轻心,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城乡一体进程。要以加快中心村建设,统筹城乡村镇建设,改善农村落后面貌,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为突破口,以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抓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同时要抓好以下四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浅议城郊型农村的可持续发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