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促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政府免征农业税后,确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实惠,但农民大多高兴不起来。一是农资涨价侵吞农民利益。据调查,在***年种田除种子外,各项农用物资均全面涨价,其中,化肥涨23元/亩,农药涨12元/亩,收割涨20元/亩,翻耕涨25元/亩,抛秧涨10元/亩。应此,同样的耕地面积需多开支90元/亩,抵免税后的实惠142元/亩,农民只得52元/亩。政府给农民的实惠,却大部分被农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瓜分了。二是基层组织运转难。乡镇及村组的运转一直依靠农业税,免税后,财政收入渠道更窄,使基层组织减少了很多收入,这加剧了乡镇收支矛盾。据调查,大多数乡镇因“普九”欠下了一大笔债,税不收了,但债还得还,个别乡镇领导为躲避债主,经常外出,根本无心谋求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上级财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只能维持基本运转,难以让基层组织静下心来,腾出手来帮助农民增收,谋求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农业税取消后,中央财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只能维持机关的基本运转,根本无暇顾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益事业基本处于停顿状况,如道路维修、水库塘坝的修整等,这对于我县本就严重缺乏的基础设施无凝是雪上加霜。像涛圩镇罗家寨、白竹塘、大山口等村连接207国道的简易公路,自1985年修建以来,一直未得到修整,现已“泥泞不堪”,如今成为制约罗家寨等村经济发展的致命“瓶劲”,“富不富,先修路”已成为这几个村群众的强列愿望。
三、对策分析
免征农业税之后,针对我县乡镇工作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党中央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机遇,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探究解决的办法。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职能定位,转移工作重心。农业税免征之后,乡镇政府应由干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其主要职能应是发展经济、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重心由就农业抓农业向以工带农,以工促农转变,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乡镇政府要履行引导农民入市的职能,帮助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着力构建营销网络,为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牵线搭桥,从而达到以规模占领市场,以组织保护权益,以协会维护秩序的目的。二是强化发展公益事业。乡镇政府要探索多种途径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理、道路维修、水利设施修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政府减灾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科技的投入,帮助农民科学种田,从总体上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三是强化引导生产发展。乡镇政府必须从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中退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上,逐步将部分发展经济的社会职能交还给社会,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将一部分乡镇干部引导到经济服务领域,主攻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和农牧畜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更多农民致富本小康。同时,要突出规划乡村发展,切底扭转各自为政、自行其事的无序发展状态,做好结合文章,突出区域特色,努力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农村。
2、推进综合改革,攻固税费改革成果。后农业税时代,对基层政权来说,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更为突出。目前,我县乡镇平均有干部职工70余人,最多的148人,最少的56人,按中央及省里的要求,各乡镇将分流1/2---2/3的富余人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机构改革。一是合理撤并机构。科学设置乡镇机构,实行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同时,因地制宜合并村组,实行联组合片,精简村组干部,减少财政供养压力。二是分流人员。下大力气清退编外人员,压缩在编人员,解决好富余人员出路。当前,可采取的做法有三种:①鼓励有发展潜力的部分干部买断工龄,自谋职业发展经济,由财政给予一定补偿;②选派一些人员到村组和企业任实职,工资来源渠道不变;③对30岁以下的,已获本科学历的干部,组织部门可引导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学费由所在单位负责,研究生毕业后不再安排其工作。三是整合事业单位功能。区分乡镇“七站八所”公益事业和经营性活动职能,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的,要强化自我服务功能,经费仍由财政保障;经营性的,要强化自负盈亏,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整合现有事业站所,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既减轻农民负担,又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农业税免除后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