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企业安全文化特点之四:针对性
各企业在生产方式、经营理念、技术装备、产品种类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在我厂中,各工种工序间也存在不同的差异。
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不同的管理层,不同的人员及岗位也都存在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不同之处,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文化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厂针对洗煤生产的特点,确定了以“762”铁路运输为重中之中,辅之以洗煤设备管理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并在工作中配合了“三高、三创、三好”主题系列活动,收效甚好,也有力的促进了我厂的安全生产。从统计发生的事故数字上看,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二年来的事故比开展前的同期比,下降了62%(开展前18起,开展后7起)。
我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是指的有的放矢,这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切忌一刀切,要分轻重缓急,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安全文化教育形式或内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企业安全文化特点之五:创新性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同时也不断的向人类的安全发出新的挑战,不断的出现新的安全课题。迎接新的挑战和解决新的问题,就需要开拓思路,开创领域,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和内容。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也是我们企业安全文化教育对象的需要。如果不创新,教育形式还是老面孔,教育内容还是老生常谈,安全管理还是因循守旧,群众对这样的安全文化就会厌烦,其效果可想而知。
但创新不是摆花架,走形式,而是要解决新问题,上新台阶,是一种质上的升华。
就目前我厂而言,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安全文化创新主要在五个方面。
一是安全思想观念创新(即:变被动的抓安全、管安全为“我要安全”);
二是事故防范机制创新(即:变应急处置为防范预案处理);
三是安全工作职能创新(即:变专业部门的人员一把抓为分兵把关,齐抓共管);
四是安全检查方式创新(即变定时大兵团检查为不定时的小分队检查和岗位职工自查);
五是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即: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改善物的安全状态)。
我厂在逐步实现(实施)这五个创新后,基本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是安全工作(事故)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测转变;
二是安全检查从经验型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三是安全管理从传统方式向依法治厂,依法管厂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转变;
四是职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世界的文明发展史是这样,我们厂更是这样。创新不但推动了人类两大文明的发展,同样也是我厂安全文化发展的力之源。
3安全文化的保障体系
我们明确了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五个特点,并依据我厂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它的发展思路,会得心应手。
但是,一个好的思路,在实践中实施不了,落实不到位,也等于前功尽弃。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思路变成切实行动,必须建立它的保障体系。构成这个保障体系有四个不可缺少的支撑点。
3.1法人代表(安全第一责任人)是保障体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支撑点
企业的法人代表(安全第一责任人)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他掌握着企业的人、财、物,有确定企业发展方针、经营策略、治厂思路的决策权。他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影响着企业文化和全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我认为他们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相当于电脑中的“程序管理器”。离开了他,保障体系的各个方面就难以进入正常的工作程序。如果他们重视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那么安全文化保障体系就能全部被“激活”。否则,整个企业安全文化和保障体系就会陷入“死机”状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企业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我见(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