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机构有政策性的也有商业性的。由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基本都是政策性担保、按市场化运作,在担保体系中,担保的净损失由政府补贴;由政府和民间机构共同出资或由民间机构出资的担保机构是商业性的担保,其担保损失由担保机构承担。
对担保机构的行业管理都非常规范,不仅制定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把担保机构纳入行业管理,而且有专门法律保障和规范担保机构的各项行为。例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法》和《中小企业投资法》对信用担保计划的对象、用途、担保金额和保费标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日本有《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法》,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担保协会的职能与作用,以及担保的规则;加拿大制定的《中小企业融资法案》构建了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体系等等。相比之下,我国担保业的行业管理法规基本属于空白。
政府都规定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支持的对象和政策目标。如要求担保对象具有良好的信用,符合国家或本地产业政策,具有发展前景;由于各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管理体制不同,各国担保还有一些特殊的扶持重点,例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特别为妇女、残疾人、退伍军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办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标准及支持的对象和政策目标显得模糊。
政府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实行政策扶持与监管。由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政策导向性,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担保机构的优惠政策,例如给予担保机构免税政策等。同时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行宏观管理及定期监督检查。
担保机构与银行具有良好的协作方式,与银行共担担保比例。国外担保机构一般不是独自承担全部风险,而是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与银行分担一定比例的风险,例如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贷款的75%-80%,日本中小企业担保协会的担保金额不超过贷款的70%-80%。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基本上是承担了100%的贷款风险。
三、完善我国信用担保的路径选择
借鉴发达国家信用担保的经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按照“社会资本为主、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政府支持”的原则,继续运作好现有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并逐步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创办担保机构,扩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的规模;鼓励各类再担保机构为担保机构提升信誉、分担风险;鼓励和引导同行业、同区域中小企业建立联保、互保机制,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健全和完善我国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服务对象、支撑体系和运作规则作出明确规定,使信用担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对信用担保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使信用担保机构能进一步规范运作,提高政府担保基金的效率;同时加大对政府担保机构的财政和税收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基金促进就业、促进创业的作用。
加大对担保机构的征信工作的支持,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信用数据库的情况下,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担保机构对被担保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工作。凡贷款申请人自己征集或委托担保机构征集有关信用信息的,公安、工商、税务、商业银行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及时提供有关信用信息。使信用不好的中小企业得不到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而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在信用担保时路路畅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矿企业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