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转站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 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需要研究探索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数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科学化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管理工作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故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化科学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事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同时,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真正成为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
当前,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已明确了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普查、辨识、评价、监控与预警列为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心任务之一,国家加强了用行政、经济和科技三种手段结合起来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辨识与监控的力度。而对于在用的企业装置和设施来说,则必须对危险源和隐患实施辨识、跟踪、检测、评价、监控和预警。对重大危险源和隐患的安全监控近年来越来越被各级领导重视而提上安全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而重视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监控预警,就应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各种监控预警措施,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随时发现隐患,随时进行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中转站是采油队的“心脏”,如何确保中转站安全平稳地运行,是摆在每个员工面前的一个课题。南六六中转站经过21年的运行,根据在工作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总结经验,得出风险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人、设备和环境。
我们首选对人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一是中转站人员多,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出现故障后,个别员工不能及时处理;二是一些员工责任心不强,交班时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对已存在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三是个别员工对交接班时该交接什么,交接点项等不清楚。由于交接班不清,出现故障后,分不清责任,相互推卸责任现象时有发生;是在巡检问题中,因每个人的技能和经验不同,巡检标准质量就会有所差异。这些问题是我站的“人”的风险。其次,是所处环境的风险等级不明确。再就是设备,我站是个老站,部分设备陈旧老化,给生产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为此,我们针对不同风险源点,分层次、分阶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整改措施,通过将各项工作做细做精,实现安全的有效性、长效性管理。
一、突出人本管理,强化基础,规范制度
为了能够使交接班规范化及在巡检过程中将所有的机泵设备和仪表都检查到位并达到标准统一,制定了中转站交接班规范脚本,并自己录像,编辑了长达二十多分钟的《中转站交接班规范及事故预想》的声像教学片,制作成光盘。员工通过观看学习,在交接班时知道应该交接什么,交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对出现的故障知道该如何处理。另外,由于在运行过程中,为保证液面平稳而进行的调整,阀门的调节情况、仪表的运行情况都直接影响到下一班的管理质量,因此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九不交接”,即:劳动防护不到位,不交接;上下班人员不在场,不交接;上班遗留问题交待不清,不交接;点项检查不全,不交接;物品摆放不规范,不交接;值班数据、记录填写不全,不交接;岗位卫生不合格,不交接;消防设备不齐全,不交接;交接班未签字,不交接。通过制定“九不交接”制度,明确了各班的责任和权利,使每名员工都能按标准进行交接,从而确保了交接班质量。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全站员工一致认为:虽然交接班工作有些麻烦,但岗位员工责任清、问题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矿企业浅谈中转站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