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求真务实,领导干部必须要树立公仆意识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社会的主人。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民众是国家政权的根基。国家政权的巩固,有赖于人民群众的支持。“政之所要,在顺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领导干部必须摆正自己和人民的位置,甘心情愿地做人民的勤务员,如果把自己摆在人民群众之上,自认为当了干部就高人一等,在群众之上作威作福,那就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领导干部要对群众“求真”情,“务实”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要一切为了群众。要革除对上级指示精神照抄、照办的做法,真正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决策。要善于将上级的安排部置变成切合本地实际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坚持讲实情,出实策,办实事,出实效。要下决心改变有人出主意,无人抓落实、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少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的弊端,正确运用组织原则、政策、法律、纪律和经济等手段,千方百计地使决策顺利实施。不能讲假话、空话、套话,多办实事,不慕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不搞短期行为。要善于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踏踏实实地做长期艰苦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要一切依靠群众。领导干部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的建议和呼声,把人民群众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到群众中去,不能浮在上面,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或者凭道听途说的片言只语,一知半解的坐下来发议论,作决定。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那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领导干部,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因此,善于求真务实,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决策时想到群众。
善于求真务实,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但衡量是不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说到底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这个标准,坚持了理论和实践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统一。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牢牢把握这个标准,把好群众思想的脉搏,以人民满意作为制定和贯彻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接受群众的裁决,符合人民利益要求的就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加以完善,不符合的就加以纠正。领导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方能常修求真务实之德。将党和人民的利益真正当成至高利益,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才会千方百计地去“求真”;才能满腔热忱地去“务实”,扎扎实实地为民造福。相反,如果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在脑后,把个人利益置之眼前,就根本不可能想到、做到求真务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领导干部或是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工作上得过且过,生活上贪图享乐,官僚主义严重;或是私欲膨胀,利欲熏心,做表面文章,造虚假政绩,脱离群众,劳民伤财,一事当前,先为个人打算,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出了问题,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漠,对求真务实知而不行,能而不为。总之,一句话,就是没有坚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
善于求真务实,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同时亦是一个世界观改造问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提高领导素质,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敢于求真务实,善于求真务实,就能不断促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深化对我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遵循和运用规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的干好工作,做一个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领导干部要善于求真务实(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