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其他地区和我区的“法律进社区”实践,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依法治理和普法教育等各项内容作为该活动的支撑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能取得更大的实效。这几项内容在进社区中能互为补充、互为依托。这也是司法部整合法律服务各项职能积极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开展的精神的体现。
三、关于进一步增强“法律进社区”活动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上”“下”一致,做好反馈评估机制。“上”是指由上而下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固定宣传,主要是利用社区现有的法制宣传栏和社区图书管法律角进行宣传;二是定期宣传,每个社区要做到在每周或者每个季度例会上组织干部或者社区居民在法律学校进行普法学习;三是规模宣传,结合专业法律法规宣传和“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在社区内组织居民、成员单位开展规模宣传,送法律常识小册子、宣传资料和法律书籍;四是文艺宣传,发挥社区自身优势或者邀请其他单位,开展社区成员单位及居民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演出。“下”是指由下而上的社区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体现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检、法及行政执法部门人员进社区开展“以案释法”活动等活动中的社区群众重点关注的法律问题。
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由上而下的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紧扣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对特定时期的一些热点法律问题着重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这些法律宣传的效果能够通过由下而上的途径进行反馈,从而达到一种评估的作用。只有紧扣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做好反馈工作,“法律进社区”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脱离只管宣传不管实效的局面。
(二)总结经验,增强重视程度。各单位、部门要将“法律进社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程,镇、街及区直有关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镇、街司法所要将法律进社区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尽量能够有长远目标、近期规划的指定,同时也应有考核评估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注意总结归纳经验,抓好人员调整、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由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定期对“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三) 健全完善“法律进社区”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鉴于“法律进社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必须形成上下联合、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联系网络,才能真正做到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工作网络应当形成以居委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法律服务所、志愿者队伍等基层群防群治组织为依托。
应当作为标准的是,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确定的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站点,定期或持续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同时该站点尽量与拥有一定的法律宣传资料、通俗易懂的法律图书的社区法律图书角配套,使得社区居民在有法律疑难时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充实法律知识。该图书角与社区法制学校也能够相互依托,使得课堂普法的效用能够在不上课的时候发挥效用。根据目前的活动情况来看,各个社区必须不断完善法律图书角,充实资料,在用好用足《法制日报》等宣传民主法制的法制类媒体的同时增添必要的法律数目和法律法规文本,有条件的可以向社区居民推荐法制网站和网上法规查询。
在法律服务提供方面,法律服务工作站和社区法律顾问不光普及法律、法规,还帮助调解纠纷,预防矛盾激化,维护社区稳定。其职能包括“解答法律咨询,依法调处疑难民间纠纷,代理诉讼事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帮助基层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等。当社区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专业律师的咨询帮助,情形会很不相同,很多时候可以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及时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上访案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起到止纷息争的作用。对于律师群体来说,社区法律服务更显示出公益性,并不被非常重视,因此各相关单位应当能定期组织一定的专业法律服务进社区。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指导社区与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共建机制,能够根据社区的需求提供一定量的法律解答、咨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对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几点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