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新形势下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0-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遏制权力腐败的对策
党的十六大审时度势,在以往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要求,并且提出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一)权力监督法制化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制约机制。目前,在立法制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监督本身具有强制性和命令性特征,它要求无论什么时候,监督的实施往往受到干扰阻挠,权力主体这种对权力监督的破坏,其根源在于我们的立法体制对监督的主体和客体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监督的主体在行使监督权时没有受到具体明确的法律保护,监督的对象不接受监督而应承担的后果,也没有具体的法律加以约束。而且监督的程序和实现的方式都缺乏规范,显然这种无法可依的监督必然是苍白无力的监督。因此,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监督机关有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扩展监督机关的权限,明确无论什么人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无条件的接受监督。
  (二)完善适度分解权力的制衡机制 
任何人都既是监督的主体又是监督的客体,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又接受别人的监督,这才是合理的监督机制。但事实上,在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由于主要领导掌握了决策权,可以通过制定内部监督程序和内容等方法,使监督沿着个人意志方向实施,掌权者掌握了决策权也就掌握了内部监督权,掌权者不仅可以让监督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且还使得监督者慑于自己的权威不敢进行监督,实际上脱离了监督的控制。权力的过分集中极易导致对权力的滥用,是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权力进行分割和制约是遏制权力腐败的重要举措。一是在不影响主要领导正确行使其领导权的前提下,根据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将主要领导拥有的过分集中的权力适当分散,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形成决议后由分工领导组织实施。二是根据权力制约原则,调整部门职能分工,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形成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平行交互监督制约的机制。三是公开行政程序,对行政审批事项、工程招标、人事调配、收入分配等行政事项在实施前公布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公平评估和选择,并且将实施结果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合理分权,减少"暗箱操作"的发生率,防止权力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纪检监察等专门监督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处力度
纪检监察制度是权力监督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邓小平同志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这就是说,专门机构的监督制约是克服权力腐败现象的组织保障。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是实行双重领导体制,隶属于当地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实际上是以地方领导为主,这无异于形成被监察者领导监察者进行监察的局面,使纪检监察机构的权威大打折扣。例如,有的领导本身就是违法乱纪者,他们不仅不让纪检监察机关插手,而且设置重重障碍。光靠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监察,有些问题,或一些具体性实质问题很难抓住,因为这种远距离的监督,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间隔层次较多,彼此很少接触,导致监督者耳目闭塞,信息不灵。根据现行体制的弊端,应改变管理体制的双轨制,纪检监察机关宜实行垂直领导,这样有利于避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干扰,从而使纪检监察机关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使之成为一支训练有素,思想作风过硬,懂政策法律和技术的队伍。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慨,坚持不懈地同权力腐败作斗争。
(四)强化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各方面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以舆论的方式对政府公务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监察和督促,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邓小平同志认为“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时党和政府听不到的,报纸能听到,它能摸到社会的脉搏。”从报纸批评的效果看出,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有时比有形的监督更具有威慑力。自下而上,随时曝光,无须受命,不畏权势,是揭露和打击腐败最为有效的形式之一,也是权力监督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作用在于:一是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广泛的监督。因为腐败行为世人深恶痛绝,只有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公众的广泛监督,对腐败的制约才能形成巨大的威力。二是导致腐败者下台。腐败者的职位再高,权力再大,一旦丑行公诸于世,就很难再冠冕堂皇地出入于官场,即使有后台,有人保,其官运也在劫难逃。三地督促各类官员洁身自好,媒体曝光,会使官员威信扫地、臭名远扬,绝大多数官员对此会不寒而粟。而且新闻媒体的触角异常敏锐、广泛,许多难为执法部门所知的丑闻,却大多逃不过新闻记者的眼睛,而且,他们不留情面,一般不会发生有关部门的官官相护现象。为此,应尽快出台<<新闻法>>等保障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给新闻工作者更多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只有从法律上保障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批评权等,才会使舆论监督避免过多的人治色彩影响,避免那些变了质的、有权势的领导给舆论进行不必要的干涉,才能使舆论监督真正发挥朱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所说的“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功能,才能有效地补充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的不足,才能使舆论监督更有效,更广泛地开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论新形势下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论新形势下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qishi/dzsf/472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