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努力创新活动载体。创新载体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努力创新帮扶工作活动载体,通过连续不断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一是党内“三级帮扶”活动。2002年以来,1300多个市、县(区)、乡镇党组织,10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4500多名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得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好评。2004年度被评为全市群众满意的十件大事之一,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还为此编发工作简报,介绍了我市的做法和成效。二是“爱民书记向爱民党员干部深化”活动。坚持将“爱民书记”活动中由书记的示范行动扩展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2004年以来,动员和组织市直机关和县(区)机关2000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带农村贫困党员1000多户,努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送温暖”活动。坚持每年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让广大贫困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四是“党员农贷快车”活动。为帮助党员解决发展缺资金、项目问题,2003年以来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累计向25000多名农村党员发放贷款近2亿余元。五是技能技术培训活动。广泛开展烹饪、编织、缝纫、机械、营销、保安、花卉种植等技能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村贫困党员的致富本领。2003年以来,已经累计培训困难党员50000余人(次)。
二、我市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探索建立工作制度为切入点,为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提供强大外力支持。我市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的现实,决定了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必须依托外力支持。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探索建立帮扶工作制度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促使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精力到位,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坚持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党内创新争优相挂钩,列为党建目标管理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共推共建制度。坚持党委总揽、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解决了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的问题,构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共推共建的机制。要求市、县、乡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几帮一”、“一帮几”方式,结对帮扶农村贫困党员,凡达不到要求的,帮扶单位不脱钩、不撤人。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实行登记造册制,组织为农村贫困党员建立记载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和脱困措施等内容的“爱心档案”。实行定期汇报制,各帮扶单位每季度报告帮扶工作情况,及时了解通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结对公示制、帮扶承诺制、脱贫验收制、联席会议制等系列制度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始终坚持以提高能力素质为着力点,激发农村贫困党员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因是决定因素,注重增强自身发展内在动力才是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关键。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农村贫困党员素质为着力点,教育引导农村贫困党员自我创业自我发展。一是推进观念创新。通过开展专题辅导报告、思想大讨论、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贫困党员观念创新,帮助他们切实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理清发展思路。组织向农村贫困党员讲清楚当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深入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方针政策,明确本地区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具体措施,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三是提升致富本领。依托农广校、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采取“学校+场园”、“课堂教学+劳动实践+素质训练”等办法,强化农业技能培训,努力使4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浅谈新形势下党组织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有效途径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