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设在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的是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努力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项职责的同时,为一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服务。纵观近些年来,我们党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决心是很大的,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十五大以来,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似乎“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较为突出。作为最基层的乡镇纪委,如何搞好组织协调,充分履行其职责,走出新的工作思路,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乡镇纪委工作又由于各种原因而举步维艰,效果不明显。这里,拟从几个方面来作一些探讨,以求能更好地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从机构及人员配置上。
乡镇纪委一般由5—7人组成,其中设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人,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1人,其余为委员;委员通常都是其他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实际上纪委日常工作的只有2人,而乡镇纪委书记往往还分工有党委、政府其他方面的工作,则绝大多数时间无暇顾及纪检监察工作,有的乡镇只有一名纪委书记而未配备其他工作人员,纪检工作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就难以开展。举一个县的14个乡镇为例,现尚有3个乡镇就只有纪委书记1人,未配备副书记或其他工作人员,有2个乡镇纪委配备了副职,但又到村里去兼总支书记去了,其工作时间和精力都在村级,多数乡镇纪委委员不足。而乡镇党委对乡镇纪委的副职变动相当频繁,从力量配置上就不利于乡镇纪委工作的正常开展。
2、在主观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乡镇党委、政府着力抓好经济促发展谋稳定,经济在一年年的上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各项工作都逐步走向了经济利益导向机制的框架;然而,一些乡镇党政的领导看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却疏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更谈不上对违法违纪党员的惩处,相反的认为党员、干部犯点错误算不了什么,哪怕是严重触犯党纪国法,也纵之任之,认为是小枝节,只要经济起来了,就是有功之臣,不加过问,更谈不上严加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乡镇一些主要领导还存在如果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 抹黑,错误地把纪委查处几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同阻碍经济发展划上等号。其三,乡镇有些领导自身的不廉洁,担心会查处一些党员、干部会牵扯出自己,因而随时随地都会干扰案件的查办,甚至给纪检监察干部穿“尖尖鞋”等等。因此,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乡镇纪委的工作及其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在具体工作中是要人无人,要物无物而处于尴尬境地,这对于某一年或某一届党委、政府来说能够遮掩过去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违纪违法分子始终会露出尾巴,甚至所受党政纪处分重于先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教育和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不利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作法,这是误区之一。
误区之二,作为乡镇纪委在同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应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这条主线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在乡镇纪委,纪委书记往往分工和担负着党委、政府其他方面的工作,因而抓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多于纪检工作,而不能较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来抓好纪检工作,甚至个别纪委书记还怕得罪人而放弃本职工作,就是抓了也是轻描淡写,应付了事。纪委副书记心存压力,虽在抓的同时又存在着“今天这个岗位上干,得罪人,正职都不管,自己哪里管得那么多?说不定明天自己就又到别的岗位干其他工作去了,何苦得罪人——断自己的路”的认识;加之主要精力投入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去了,因此年轻的纪检干部从思想认识上就存在着不愿干的想法。作为年龄大的一些同志,则往往是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就等着退休,更不想去抓好纪检监察工作,更不要说加大力度去抓了,多采取的是打打擦边球,拖延了事;作为乡镇纪委委员,由于都是其他部门干部兼任,基本上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谈不上在乡镇纪委工作中发挥多少作用,更是怕得罪别人,甚至个别纪委委员还认为管别人是多事,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就懈怠放松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也谈乡镇纪委工作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