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创新(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损失时,公司价值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层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监督作用,使其不得不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成效,从而在客观上起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多的缺陷,诸如股权过分集中,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国有股主体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监控机制失效、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发达、经理人市场没有形成、外部审计不够规范以及会计管制弱化等问题。
建立以审计委员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评价组织治理结构和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促进完成其治理目标,促进治理结构各方持续和无障碍的交流。此外,内部审计还可以支持审计委员会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就审计委员会的章程、成员及成员的作用和责任、独立性、会议频率,与管理层、内部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报告责任等对审计委员会进行评价。
(三)内部审计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手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内部制度安排,内部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之一。由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相对独立的审计,既可以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利进行约束,又可以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明确各方责任,平衡和制约公司治理结构中各个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内部审计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内部审计实务公告(IIA,2004)第2120.A1条指出:内部审计活动应当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评价与组织治理、运营及信息系统有关的控制程序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可见内部审计就是以内部控制为主线,通过对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和检查,发现组织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查找各种影响经营目标的风险,同时提出降低组织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组织价值的建议。作为公司对权利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在需求,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关键控制和程序进行监督是改善公司实务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三、公司治理架构下内部审计实现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各组成要素是为组织实现或达到其所设定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与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理念包括审计定位、审计战略、资源利用、审计工具、审计技术、工作方式、沟通渠道、团队建设等方面实现更新,要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诸多做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二)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内部审计应当从单纯的监督检查型向控制型转变,充分体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也应当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要求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必须从传统的“差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和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审计范围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而是要向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管理舞弊审计等领域拓展,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创新(2)在线全文阅读。
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创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