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资产计提项目增加了,引进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存面临风险,高估利润无疑使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盲目乐观会使企业面临无法维持经营的局面。因此,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防范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2.谨慎性原则的弊端
一是具体操作烦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如: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利润起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上市公司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若其需要体现公司业绩时,往往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有的公司在经营不景气时,采用稳健的做法,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其的期望值;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使企业因选择稳健而导致利润虚减。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得税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相关准则的关系
从中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二)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关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所以适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度”的问题
实行谨慎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理论上讲,谨慎性会计原则虽然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恰当地应用它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 杜伟堂,陈支农.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6-02.
[3] 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E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7-08.
[4] 贾纬璇.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会计研究,2007,(10).
[5] 卢军.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J].财政监督,2008,(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