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重视内部审计功能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控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公正地监督与评价,有利于系统内部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2、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前的有关系统开发方面的控制
这项工作主要是针对自主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而言的。在系统开发期间实施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法和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开发目标,进行系统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在开发的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用户需求这一宗旨确保系统开发目标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控制开发进度,监督开发质量,检查各功能模块设置的合理性,提高系统的质量。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才安全可靠。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正式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会计软件存在漏洞,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改,整个修改过程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应形成书面报告,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3、加强电算化日常管理方面的控制
首先应制定上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上机操作时间等。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其次要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应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同时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平衡校验、二次输入校验等。另外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最后对系统操作的事件类型、用户身份、操作时间、系统参数和状态以及系统敏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普及,在给会计人员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隐患。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只有顺应电算化发展的潮流,建立分工明确、权责落实、操作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的加以执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才能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袁树民、张贵珍:会计电算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 王予民:试论集团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电算化管理[N].河南城乡经济报,2007-10-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浅谈电算化会计下的内部控制(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