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造性模仿与借鉴看先进企业文化构建(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学习中的“崇洋”倾向对于舶来品的企业文化,不假思索的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显然是行不通的。完全忽略了文化的地域性与本土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及其他文化,诸如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美国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精神,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个人权利,十分强调个人成就和个性至上的精神,这在美国企业文化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显然与我国的文化有所差别,如果无视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那么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的移植都是很难有生存的可能性。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型”。日本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中国以“精神”为本,这是一种差异。因此,实现国际化首先必须本土化。
(二)“形式化”现象严重把理论简单化,表现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各项活动,颠倒了部分和全部的关系。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开展各项活动,歌咏会、运动会等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参与企业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没有统一理念的指导下,往往流于形式。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企业文化意识”远没有形成企业的管理气氛。
海尔对文化理念内核的深入显然是走在国内企业前列的,其源自“生于忧患”的朴素哲理牢牢地根植于海尔文化构建的初始—在海尔向全体员工灌输的“全员SBU理念”上清晰地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等待无序竞争的消亡,其结果只能是你与无序竞争一起消亡。“把所有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这就要靠一种精神,一种我们一贯倡导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企业化不同于CIS虽然企业文化一词随处可见,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还是没有理解。国人误认企业文化就是CIS.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导入CI战略,但企业文化决不等同于CI理论。企业文化在于企业精神等的塑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靠“炒作”与“包装”是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的。社会各界纷纷炒作CI,然而,其后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在区分企业文化与CIS理论时,我们要明确把握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形式,是企业经营理论及价值观在理念(MI)、视觉(CI)、行为(BI)方面的体现,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也影响着企业文化,因此,对于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解不仅仅是美术和广告的设计,还必须在对企业经营理论、核心价值观有深刻认识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因为MI(理念识别系统)是CIS最抽象、最深层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亦即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包括经营信条、精神标语、企业风格、经营哲学和方针策略等,这些内容正是企业文化的精髓。由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石。
结论
海尔文化的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是制度行为文化,最里面的才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鼓励创新,就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伦理”的“真”和现代商业进行融合,海尔提倡“儒商精神”,强调在市场经济面前不能丢掉儒家的“真、善、美”。因此,它的“真诚到永远”深入人心,海尔不仅领悟了企业文化,也参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根。
参考文献:
1.谷照明,闫红玉。海尔:中国的世界名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
2.孙健。海尔的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
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4.孙健。海尔的企业战略[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从创造性模仿与借鉴看先进企业文化构建(3)在线全文阅读。
从创造性模仿与借鉴看先进企业文化构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