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两者审计风险模型不同
由于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同。 导致了两种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所运用的审计风险模型不同。制度导向审计方法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面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四、两者审计重点不同
在制度导向审计方法中,人为的将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固有风险的定义是以内部控制不存在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这种假设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固有风险的评估比较困难,注册会计师一般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简单地把固有风险评估为高水平,直接进行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的起点通常是控制测试,如果没有必要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起点直接为会计报表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起点为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两者审计程序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程序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程序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在数据分析上,不但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注册会计师常常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之中,这就使风险因素不再唯一,变一元风险评估为多元风险评估。用几种方法相互印证,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会更加可靠。
六、两者审计要求不同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态度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密切关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对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假定整体会计报表是不可信的,从而保持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关注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排除质疑。审计如同刑事侦察,发现疑点、捕捉线索是关键,而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又是关键之关键。有不少审计失败的案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大都是审计人员未尽到职业怀疑义务,不敢或不会怀疑造成的。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对企业经营风险实施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不懂管理知识、行业知识也可以审计。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后,由于审计重心转移,审计结果需要依赖风险评估,而进行风险评估需要现代管理知识,这就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掌握一些常用分析工具,还必须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接受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