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在进行风险资产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的一种风险资产定价的异常现象。按照期望理论,当处于赢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即所谓的确定性效应;当处于亏损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即所谓的反射效应。
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即投资者的自我意识偏差和对待挫折的心理态度。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是为了避免资产损失带来的后悔,因为一旦损失实现,就证明投资者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会给投资者带来挫折感,使其心理上感到内疚和不安。
(2)处置效应在中航油事件中的表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中航油因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新加坡普华永道古柏会计公司针对中航油发生期权亏损事件所做的报告中指出,亏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在2004年前三季度季报中记入损失的想法,导致了2004年的挪盘,公司草率承担了大量不可控制的风险,尤其是6月与9月的挪盘”。
有业内人士计算出,即使中航油对国际市场油价走势判断失误,大量抛空原油期货,当油价从40美元涨至56美元,中航油不得不强行平仓,所需保证金也不会超过1亿美元。但此时平仓,对于中航油来讲,就意味着之前的投资决策是错误的。从心理上讲,中航油的领导者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会感觉“内疚和不安”。
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扩大。在不断挪盘的过程中,作为决策者——陈久霖所体现出的完全是风险偏好者的行为,使错误的决策一错再错,直至公司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公司遭受巨额损失,以至于陷入重组境地。
三、结束语
无疑,中航油事件令国人心痛,但仍需痛定思痛!作为有名的“过河尖兵”——陈久霖先生带领一个亏损的企业走出困境、走向国际市场,这充分体现出他所具有的“勇于拼搏,敢于创业”的企业家精神及优秀的管理能力。但面对企业如何发展,如何进行投资,特别是投资于衍生品这一相对复杂的对象时,他的处理确实不尽人意。从整个中航油发生亏损的过程来看,在实际的市场交易中,一方面由于过度自信,另一方面由于心理认知和反映过程偏差,导致了他投资行为上的“处置效应”。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他可能对于交易技术不够熟悉,且严重缺乏“止损”概念。中航油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涉足国际衍生品市场,我们应牢记中航油的教训,不断调整自己作为投资者的心态、决策行为。我们必须改变“能赢不能亏,亏了就要捂”这样的投资者心态,因为它根本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衍生品投资市场。“亏了”该暴光的时候要及时暴光,否则“亏”是捂不住的,只会使亏损越来越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中航油事件的行为金融学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