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上述问题,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任其自然或亦步亦趋,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时代的紧迫感加大改革力度,使政治体制改革跟上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尽可能地减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负面作用。
一是要大手笔、大举措,突破机构改革瓶颈。机构改革进行了20多年但仍涛声依旧,根本原因在于每次改革都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裁撤机构、减少人员上面,结果陷入机构撤销--再设--再撤,以及人员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老百姓戏称之为不断换名称、换牌子、换公章的“三换”游戏。要走出这一怪圈,唯一的出路在于按照扁平化管理的原理,釜底抽薪,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具体而言就是要撤销地级市对县域的管辖权,并简政放权,赋予县(市)相当于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审批权限,大力实施以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为宏旨的“强县扩权”的行政区划改革。地级市在信息、交通等各方面不发达的情况下,起着连接省与县的作用,但在当今信息、交通等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其存在已逐渐失去意义。加强省级、撤销地市级、完善县级、巩固乡级,不但可以减少行政成本,防止机构雍肿,减轻农民负担,还能避免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优惠资金在“二传”中浪费时间,造成不应有的失真、失效和不落实的现象,也能防止下情上达出现虚假和遮掩。因此这一改革应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是改革对县域干部的用人机制,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县级地处农村基层,是各种矛盾的焦点,一个县域发展关键看领导班子和发展路子,其中领导班子是关键之关键。如何造就一大批能安心在县域岗位上扎实工作的县级党政班子及其成员,这是用人机制方面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现实中存在两种现象不利于发展县域经济。一是一些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因年纪超过干部提拔年限,眼看提拔无望,只好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甚至出现有违反党纪国法的年段现象,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年轻的领导为谋求升迁,则是不谋长远,急功近利,不注重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也给县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选准配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选派讲政治、懂经济、作风正、工作实的干部到县级党政一把手的位置,并保持班子相对稳定,原则上至少干满一届,以保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要加强对班子及其主要领导发展县域经济实绩的考察考核,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廉洁务实、又干满一届以上的优秀县(市)委书记可以将其提拔为副厅级。这种在岗提拔或者说提升不离岗的任用方式,可以让那些有事业心、有成绩的县级一把手,无论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都能感到有奔头、有成就感,避免大家都奔独木桥的现象,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安心在县级一把手岗位上,为发展县域经济建功立业。
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应注重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精神就是为了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就处理好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这对于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完全适用的。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优化资源配置,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才能顺利地实现我们的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才能使最大多数的人群快速富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