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机构存差形成的原因分析(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与国际大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净利差小和中间业务不发达的特点。在净利差方面,随着多轮的利率调整,存贷款间的净利率差越来越小,而且我国在利率方面实行的“贷款上限放开,存款下限放开”政策隐含着贷款利率的重心将向下移,存款利率的重心将向上移的趋势,必将会导致净利差进一步缩小。与香港市场上的几家国际性银行比较,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性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仍分别高达3.22、2.80。而在内地银行中,中国银行的净利差仅在1.7左右,中国工商银行为2.01,即使是定价能力表现最强的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只有2.44和2.36。在中间业务方面,我国银行更是显示出了不足。作为国外银行的主要盈利手段,中间业务所占的比重都达到了30%以上,而我国仅有中国银行接近这一数字,达到了25.4%,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只有15%左右,招商、民生和浦发仅仅只有5.1%、1.5%和3.8%。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资产多元化成为了必然趋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上市准备中,为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纷纷把提高银行资产多元化程度作为重点。在具体操作中,各大商业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和央行票据等低风险资产,增加银行资产的种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又同时又增大了低风险资产的其权重,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在银行资产多元化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贷款所占数量,使得存差进一步扩大。
此外,各大商业银行还重心放到了增强盈利能力上。除了维持传统的存贷业务,银行业开始纷纷仿效国外银行逐渐开始开拓一些利润较高、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特别是电子货币和支付手段。这些措施的实施也间接促进了现金需求增长的不断减少。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M0占M2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经从1990年的17.3%下降到2005 年的8%。随着现金投放量增长的减少,流通中的现金对存差增加的抑制作用也不断减小,存差不断增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我国金融机构存差形成的原因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我国金融机构存差形成的原因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