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210013;2.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10097)
摘要: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小学语文教学,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过程,从单元整体上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与发展。从旧知与新知、整体与部分、类合与模块、范例与习得四个维度探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促使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知识结构 学习心理 认知结构
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利于提升教学效益,因为它是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起点,立足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与发展。本文基于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结构,试从旧知与新知、整体与部分、类合与模块、范例与习得四个维度探究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
一、从“旧知”到“新知”再到“未知”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先备知识,意义学习只能产生于学生已有、充分的先备知识,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一种“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便于将新知识准确而有效地放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提升原有的认知结构。我们提倡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强调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把握前后知识的关联,使新知教学能够与旧知建立联系,在旧知的基础上教学新知,自然而然地将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从旧知到新知再到未知的心理过程。
回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至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有13篇说明性文本,这些文本运用了典型说明方法和总分构段方式,并以设问句、中心句等句式过渡衔接,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性文本在状物、游记、参观、动物介绍以及科普等方面的运用。依据奥苏贝尔的理论,这些内容与知识点的学习就应是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内容的先备知识。教学前,教师梳理教材中说明性文本的选文,回顾之前的说明性文本知识,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旧知内容作复习巩固,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铺垫。后续新知的学习是在旧知基础上的补充、拓展、丰富,通过学习,学生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使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得到更新和拓展。这样的做法正符合奥苏贝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要义。教师应把握教材体系,围绕先前旧知内容设计“组织者”,便于新授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之后与说明文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六年级的《麋鹿》《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两篇说明文中的知识点,既有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内容,也有新知拓展,是对说明性文本学习的巩固与延续。
从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语文整体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与重构,体现了从旧知到新知再到未知的学习过程,可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引发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以促进迁移的自然发生。唯有遵循这样的心理过程,才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整体把握。教材主题式编写体系与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认知必然要经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心理过程。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是以说明性文本编排单元教学内容,所以单元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又是由各个不同方面的说明性文本组成,涉及建筑物、艺术品、城市、景观等,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说明性文本体系。
在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提升”的心理过程。作为教学起始环节的单元整体感知阶段,学生从整体角度感知说明性文本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任务,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而这个过程正体现了学生对单元整体的认知过程,学生必然会对原有认知与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形成新的概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语文学习心理探微——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