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话语,要有开放的心态,要学习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走得稳,走得快,少走弯路,不仅要从其他国家学经验,如人民币国际化要学习英镑、美元的国际化经验,思想教育也可学习美国重视隐性教育做法等等,而且,要努力避免再犯别人发展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如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现象。向别人学习,可以丰富中国话语,提升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中国已是世界的一部分,参与全球事务,不仅是大国的责任,也事关自身的权益。随着中国全面开放,开放力度加大,中国商品、中国资本、中国公民、中国人民币乃至中国文化都走向世界,中国已经深度参与全球化。中国话语必须回应全球问题,如气候问题、反恐问题、国际权力重组等,这些事关人类和中国的未来,中国绝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当积极参与,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第三,在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理论和话语关系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基本认识,是不容怀疑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理论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源、情感之根、智慧之所。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的自信,中国人开始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有合理之处,改造、继承、恢复某些文化,如服饰、建筑等文化,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审美等需要,发掘传统巡视制度,已成为当今反腐的重要制度安排等等,但要注意到,今天的生产生活条件、社会制度、人们的价值观,与以往有天地之别,绝不可能简单恢复传统观念,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者们提出四条思路,启蒙- 解释模式;比较学模式;意识形态模式;民族-本土模式[3],既然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传统文化就是被改造的对象,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是糟粕多少,精华多少的问题。但这种逻辑过于简单,没有考虑马克思主义某些结论会过时,还有与中国文化适应的问题。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关系定义为改造、融合的关系,可能是一条科学思路。
到目前为止,西方发展积累的许多经验是成功的,先发优势使后来者纷纷效仿,建立在西方先发经验优势的西方话语,遂成为席卷全球、具有极大号召力的世界话语,西方化就是现代化,西方价值就成为“普世价值”,一时成为世界主流话语。虽然中国发展取得很大成功,但国内不少人还是奉西方话语为圭臬,裁剪中国经验,解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话语。西方话语固然有一些合理内容,但迷信西方话语绝非明智之举。西方话语还是西方的意识形态,包含太多西方价值的私货。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为美国霸权背书,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为资本主义唱赞歌,却无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对西方话语还是要采取批判借鉴吸收的态度,一定要看清它的意识形态性,看清它非科学的一面,不能身在中国头在西方,不能穿西方鞋走中国路。要研究西方经验和教训,用中国视角审视,用马克思主义话语总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正确对待西方话语,加大中国话语的世界影响力。
第四,在不断改进文风,采用对话型语言增进人民认同和践行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必须考虑话语传播效果,必须考虑人民大众的接受和认同。话语传播创新需要不断改进文风,牢记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树立对话意识,甘为人民大众做学生,讲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要将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说到百姓的心里去。
文风反映党风,党风决定文风。改进文风关键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调查为本,积极学习,多读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大而空,要做实事,做真人,说实话。话语传播要摆正自己的身份,要有正确心态,要平视传播对象,要尊重和真心关心对方,要多照顾对方立场、思维和情感,不能居高临下,切忌以教育者自居。要将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百姓听得明白的大众话语,要说群众的语言。
要重视说话的艺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政治性、学理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起来。会说话、说正确的话和艺术的说话应成为党的干部、理论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的基本技能。毛泽东在谈唯物史观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时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把抽象的理论转为群众熟悉的话语。习近平在谈到中国道路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既说明中国选择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又批评了一些人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人的错误,富有哲理,展现了很高的语言技巧。要提升说话艺术,要多读书,要不断涵养自己的艺术修养,还得深入生活,跟百姓打成一片,百姓富有说话天分,很多人都是段子手,百姓才是说话艺术的源头活水。代写论文Dylw. net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路径探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