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的“多重稳定性”( Multistability)概念受胡塞尔本质变项( variations)理论的启发,成为一种理解人知觉世界的新框架。依据Kyle Whyte在4S会议中作出的有关“多重稳定性”概念的讨论,可以总结出“多重稳定性”概念的发展脉络,即由知觉体验扩展为常规性问题(normative concern)的研究,其内涵也随着研究视角的转变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对“多重稳定性”概念的分析,不但能够凸显其理论优势,而且能够保有“多重稳定性”核心内蕴的清晰性,同时对概念的偏离做出及时调整。
知觉体验是对技术转译了的图像与声音的感知,常规性研究则围绕“多重稳定性与常规性问题间联系的构建”而展开。此研究方向主耍聚焦在“多重稳定性”帮助理解科学与技术公共问题的能力上。在此种发展路径中,“多重稳定性”不但改变了通过伦理解释来关照常规性问题的处理方式;同时通过后现象学的跨学科对话拓宽了“多重稳定性”的应用范围。
知觉体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伊德关于感知的“多重稳定性”的研究中;而规范性问题的讨论多集中在实践“多重稳定性”上。伊德在其书中指出,表明应当寻找“生活世界的维度(life world dimension)”来完成“多重稳定性”的研究。2知觉体验的“多重稳定性”
伊德在《技术与生活世界》一书中对“多重稳定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经验的知觉层面,与伊德早期对于此概念的描述相比,这一时期的“多重稳当定性”具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和功能。“多重稳定性”概念源于伊德的《经验现象学》,旨在描述对同一图像连贯的视觉错觉,认为图像可以依据观察视角而做出不同解读。他举出了尼克立方(Necker cube)的例子作为这种视觉错觉的现实证明。尼克立方是一个视觉错觉的经典范例,在观察同一平面立方体图形时,可从两个视角切人,观察既可以从右上的方向进行,也可从左下方进行。从而在视觉上感受到两种不同摆放位置的立方体图像。这个例子能够帮助埋解知觉训练的形成,以及训练过后知觉期待( expectation)支配下的视觉经验的固定现象。
伊德用这种连贯错觉来定义视觉知觉的“多重稳定性”,若我们改变观看视角,也就是在改变经验的知觉结构。一种稳定性通常呈现为某一固定的外观表现和使用方式,而“多重稳定性”是指同一事物在不改变构成的前提下可呈现出不止一种的稳定性。在知觉体验上,后现象学者关注如何能够在变项间进行切换,并关照到知觉的可能具有的稳定性。伊德认为尼克立方体包含两种可能陛,相对于一种可能性来说,两种可能性作为变项( Variation)更具充分性,其中每一种知觉都是确定的基础知觉,且不具有任何优先性。
伊德认为变项是对任意知觉现象的表述,而“稳定性”侧重表述知觉结构。二者虽有差别,但在前期研究中并不严格区分。随着后现象学对于“多重稳定性”研究的深入,两个概念逐渐明晰为两层含义。以具体例子来看,如果认为“枪是杀人工具”,那么枪在人的知觉结构中以“杀人工具”的形态固定下来,从而构成枪的一重稳定性。然而枪的自卫功能也沉淀在人的认知中,变为另一重稳定的使用模式。在枪的例子中,变项可以是使用方式、使用情境、观察视角、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中的~个,当因素对稳定性发挥影响作用时,它便升级为一个变项。3“多重稳定性”与常规性问题的联系
伊德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提到“多重稳定性”走向常规性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向。通过综合后现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伊德提出实践“多重稳定性”更具“生活世界维度”的观点。类比知觉体验中的变项切换,实践“多重稳定性”中变项的切换能够得到类似的结果。在演讲中,伊德举出弓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他从英国长弓、蒙古骑射弓、中国的火炮弩弓的比对中,得出实践中弓箭所具有的“多重稳定性”。他认为从不存在抽象的弓,所有的弓都产生于具体情境中,他们依不同文化而保有各自的物质规定性,同时一定程度地依赖使用者的技艺。每一个实践所具有的“多重稳定性”都依赖以上这些基本变项,同时每个变项又反过来影响多重稳定性的构成。对于弓箭来说,所有弓箭的具体形式:长弓、骑射弓、火炮弩弓组成了实践“多重稳定性”的系统。每个“多重稳定性”系统都围绕某个或多个基点进行组织,比如弓箭是“使用张力来投掷物体”,那么弓箭的“多重稳定性”的所有变项都圈定在“使用张力来投掷物体”的影响因素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多重稳定性”的内涵及功能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