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
首先、对不经政府统计部门审批的跨本系统的部门统计项目的违法行为没有行政处罚手段,使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法》形成了“软法”形象;其次、由此产生的统计标准不一统计范围不明的状况屡见不鲜,使统计调查市场处于混乱状态;第三、数出多门的状况破坏了政府统计的权威,使统计用户无所适从;第四、部门利益分割,统计信息封锁,信息不能共享,重复项目调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五)政府各部门对企业各自封闭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公开化、标准化的要求
目前,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相对封闭的,工商(民政)部门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的单位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的纳税登记、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都各自按其范围按其渠道进行,互不沟通,各自封闭。这种局面形成的结果对基层企业来说是环节多,时间长,负担重;对政府来说,各自的职能都会受到影响。企业一户多照、注册地经营地不一致、工商与技术监督对企业非唯一码、企业漏税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统计数据虚报漏报等问题多有发生。这既加重了基层企业的负担,又不利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公开化、标准化的要求。当然,此问题似乎不应是本文中应谈的问题,因为它已超出统计范畴,进入到政府各领域的管理和协调,但因为这个问题实为突出,且影响到宏观调控部门政府形象和调控质量,亟待得到关注和解决。为此。笔者在此一提。
二、对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中“不适应性”的改革设想
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中的“不适应性”需要改革,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只有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才能具有活力,才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统计的服务、咨询、监督职能。
(一)实行企业“一张表”,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
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指标、能源实物量消耗指标、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等。
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业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反映企业多种经营成果的总量指标上,目前统计指标体系中还没有这类指标,建议国家设置“企业经营总收入”指标;业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企业从事多种经营行业的特点上,如: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运输业营业收入等。财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方面,无论哪个行业,财务科目在这五个要素的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财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收入要素设置的科目上,例如:工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批发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建筑业的工程结算收入、餐饮及运输邮电业的营业收入、银行的利息收入等都作为业务收入范畴的指标。其他方面的指标(劳动工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及成果、投资等)都属于企业共性指标。所有企业实行“一张表”,全面反映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
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适应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执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1994年制定的国家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出现,特别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需要参考国际通行的分类办法,加紧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且规范各行业的统计内涵。
采用基本指标、统一数据处理程序
“一张表”的指标设置全部采用基本指标(绝对数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人员在此阶段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一张表”避免设置派生指标(相对数指标),以便于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统计人员可通过基本指标根据分析问题的目的生成各种派生指标。统一企业“一张表”的指标编码和数据处理程序,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一张表”,可以加工出一个地区的总资产、总产出、总投资和总收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还能满足按行业、按地区、按经济注册类型、按规模等各类分组的需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21世纪统计改革的目标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