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过程中,吴季几次提到空间科学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已经进入应用,变成一个比较“实”的科学。
“此次‘神六’飞船发射成功,空间环境预报起了很大的作用”,吴季介绍说。在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大量的质子、电子等粒子,而且部分区域、某些时刻它们的密度会急剧增加,这些看不见的粒子就好比大海中的暗礁。当航天器、应用卫星运行到这些区域或遭遇到高通量的粒子事件时,很有可能触到这些暗礁,造成损坏。通过空间科学研究,人类可以探测出一定空间内的各种粒子和磁场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为航天器、应用卫星的运行发出预报和警报,大量的危险是可以通过适度的人为控制来规避的。掌握这些规律,也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减少卫星故障,延长卫星的设计寿命。此外,空间科学研究还可以大大减轻和防止空间灾害性天气带给通信、电力、导航定位和人类健康的损失。
吴季认为,空间科学除了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外,还可以促成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探测卫星计划——“双星计划”为例,在这一由空间中心主持的科学计划中,从2003年底、2004年7 月“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相继发射并开始工作以来,已经获得超过100G的数据,两颗卫星都已经进入延寿运行阶段。
科学家正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已经初步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结果,现已发表70多篇文章,其中有40多篇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上。“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新发现和新论点”,身兼“双星计划”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的吴季介绍说,“估计更重要的发现还在后面,如何解释有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家还在争论之中,一旦能从理论上做出新的解释,这些现象发表以后会有更重大的影响。”
吴季认为,空间科学研究对航天技术有非常大的激励和推动。“光做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你想不到要到月亮上去,不到月球,测控能力和运载能力就无法实现突破,没有科学需求,就不可能做功能更复杂的卫星”,他说:“‘双星计划’的轨道设计就是我国航天上从来没有的,最远点距地球8万公里,这是我国最远的卫星。没有‘双星计划’的推动,我国的测控能力就不可能延伸到8万公里。”
此外,空间科学探测是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的窗口。“国防和商用的卫星都可能涉及封锁和商业问题,而科学卫星一般是,我们做了别人就不会做,别人做的我们也不重复,所以在数据上大家可以互通有无,科学探测仪器也可以相互搭载到对方的卫星上去”,吴季说。
“双星计划”就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典范。它与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地球空间探测计划——“星簇计划Cluster”的四颗星相互配合, 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同样和相似仪器对地球空间的六点联合探测。这项合作是以中国提出的探测计划开展的、以中国为主的国际合作,在合作规模和层次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以重大科学工程带动学科发展,我国积极布局空间科学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