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新品种标杂A1生长与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整枝有效控制了棉花的生长进程,使养分集中供给蕾铃生育需要,并且使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提前;整枝的标杂A1比不整枝皮棉产量增加351.0 kg/hm2。
关键词棉花;标杂A1;整枝方式;农艺性状;产量
为了掌握新引进棉花品种标杂A1的内在生长发育规律,全面提升标杂A1棉花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特设立了2个品种、2种整枝方式的生育动态观察,探索该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今后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供试棉花品种为标杂A1和新陆早8号。试验设在金塔县农技中心试验场棉花示范园区,地力均匀,灌溉方便。前茬种植小麦套甜菜,收后机翻,泡冬水。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农家肥45~75 t/hm2、磷酸二铵300~750 kg/hm2、硝铵磷150~225 kg/hm2、硫酸钾75~100 kg/hm2。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标杂A1整枝(A);标杂A1不整枝(B),新陆早8号整枝(CK)。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6 m2。处理A于6月17日整枝,处理C于6月14日整枝。
1.3试验实施
试验于4月14日铺膜,4月22日人工点种。4月30日开始出苗,5月22日定苗,每穴留1株。全生育期间浇水5次,结合浇头水施蕾肥(尿素)120~150 kg/hm2,二水施花铃肥(尿素)150~180 kg/hm2,三水施花铃肥(尿素)120~150 kg/hm2,四水根据棉田长势补施盖顶肥(磷酸二氢钾)300~450 kg/hm2。全生育期化控2次 [1-4],喷洒乙烯利2次,初霜期10月9日,枯霜期10月12日。
1.4调查方法
3个处理分别定点、定位观察10株,其中主茎生长速度每5 d测量1次,果枝形成、现蕾、开花、吐絮时间每2 d按着生部位记载1次。从定苗(5月22日)到生长基本停止每5 d测量1次株高。试验以小区单收计产,折算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植株性状
处理A、处理B于5月15日出现第1片真叶,以后每3~5 d长1片叶,CK于5月13日出现第1片真叶,以后每2~3 d长1片真叶。3个处理均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茎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长量处理A为2.76 cm,处理B为2.72 cm,CK为2.08 cm,8月22日至9月15日处理A平均日增长量仅为0.03 cm,而处理B已经基本停止生长。第1果枝形成时间处理A为6月5日,处理B为6月7日,CK为6月2日,以后每2~3 d可形成1个果枝。处理A、处理B的第1果着生部位分别比CK高1.3 cm和0.5 cm。处理B的主茎节间长度为6.4 cm,处理A为5.5 cm,分别较CK高1.4、0.5 cm。
2.2生育期性状
标杂A1杂交棉在6~7片真叶(高6.4cm)时现蕾。处理A、处理B的现蕾、开花、吐絮期均比CK晚。处理A比处理B早现蕾2 d,CK比处理A、处理B早现蕾3 d和5 d。现蕾顺序由上往下,有里向外;相邻两果枝的相同节位现蕾间隔2~3 d,同一果枝相邻2个果节现蕾间隔5~7 d,最上面的果枝现蕾间隔7~9 d。CK开花最早,为7月4日;处理A为7月7日,处理B为7月10日;开花顺序与现蕾顺序基本一致,相隔天数为28 d。在同等条件下,处理A、处理B的开絮期比CK迟7 d和12 d,处理A比处理B早开絮5 d。处理A生育期为137 d,处理B为147 d,CK为130 d。处理A的伏前桃、伏桃、秋桃最多,分别为3.3、8.2、4.9个;处理B分别为2.5、6.2、3.7个;CK为2.0、3.8、0.5个。
2.3蕾铃脱落规律
处理B落蕾最多,为49.6%(包括桠果枝),处理A为24.8%、CK为29.8%。主要是离主茎远的落蕾多,处理A、处理B是上部(11层果枝后)的落蕾多,其次是离主茎远的落铃落蕾多,8月10日以后开的花基本全落。
2.4产量
从产量结果看,处理A产量最高,折合皮棉产量2 146.5 kg/hm2,比CK增加579.0 kg/hm2,增产36.9%,占第1位。处理B折合皮棉产量1 795.5 kg/hm2,比对照增产14.5%,占第2位,CK占第3位。处理A比处理B增产皮棉351.0 kg/hm2,增产19.5%。
2.5纤维品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新品种标杂A1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