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开展粮食生产科技培训、指导和示范,引导粮食生产
近几年从本地实施的国家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示范项目的实践来看,农技推广到位、及时是夺取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一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组织植保、土肥、农技、农机等单位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村干、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生产骨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技110和技术明白纸等,普及科技知识;二是建立农技干部帮扶制度,利用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组织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同时要求种粮大户和示范户要带动5~10户普通农户发展粮食生产;三是开展示范,坚持乡村高产示范片与示范户齐头并进,共同带动和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四是开展技术指导,在粮食生产重点季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抓现场指导,解决生产问题,确保粮食增产增效。
3.5推进农技和农艺结合,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着力推进农机和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水稻机耕作机插秧机收割、小麦机开沟直播生产、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实施农业项目,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入农村的机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依托在本地实施的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发展(粮食)产业项目,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对粮食产区的道路、田块、沟渠、林带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
3.6充分发挥各种协会、合作社作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各种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刘镇现有土地流转合作社12个,用水协会1个,植保协会1个,粮油购销合作社3个,充分发挥协会和合作社的职能,对于推动粮食生产意义重大。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种粮大户集中,使种粮大户每年增加20%~30%,发展连片集中种植,实行规模生产;通过用水协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调度,满足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对水的需求;通过植保协会组织机防队,对水稻、小麦等作物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害损失;通过粮油购销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推动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4参考文献
[1] 杨红,温建.我国粮食生产回顾、现状及发展目标[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302-304.
[2] 李海楠.粮食增产布局关键在耕地和水源[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09(12):39-40.
[3] 胡本田,黄源湘.安徽省粮食生产波动性的实证研究[J].安徽省情省力,2009(5):23-24.
[4] 郑红维,张保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完善粮食生产科技服务体系[J].作物杂志,2008(6):111-1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肥西县高刘镇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