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庆春 安兴华 安庆峰 安兴瑛 陈连玉
摘要分析了白山市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的优势,介绍了该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为特种野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吉林白山;江源口
白山市江源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腹心地带,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幅员面积1 348km2,全区总人口27万人,辖10个镇(街)、60个村、302个自然屯,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土地面积9 179 hm2,林地面积50 315hm2,辖区内有多个大型企业,公路、铁路密布全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近年来,江源区特色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以当地森林资源为依托的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业的优势
一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区林地面积50 315hm2,森林覆盖率达76%,林下可利用植物2 300多种(绝大多数是中草药),经济动物350多种。尤其是林下植物中的橡子、松子、核桃、野果及野草等,为发展松野黑猪提供了充足的天然绿色饲料资源。从长远发展来看,江源区境内有浑江、汤河、红土崖河、石人河等四大水系为干流的大小流域136条,总长835km,江河溪流纵横,遍布于山林之间,长白山的优质矿泉水2002年已被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评为世界优质矿泉水带,水资源十分充沛。二是品种资源优势。长白山白胸野猪源于长白山区,经人工驯化、繁育、按其习性喂养及科学选育成为优良种群。公母猪可做种繁殖而野性遗传基因不变,是我国境内目前保存的最优良的野猪品种。长白山特种野猪是以长白山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的野猪新品系,经过2~3代的杂交组合、多次选育、横交固定,在稳定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培育出的一种野猪新品系,称之为长白山特种野猪。长白山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猪和家猪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具有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适应范围广、抗病能力强和耐粗饲、易管理、好运输等特点。肉质嫩脆,野味浓郁,营养丰富。据测定,其胴体瘦肉率为68%以上,亚油酸含量42.8%,是家猪的2.5倍,17种氨基酸中有14种高于家猪,维生素B族、VA、VE及钙、磷锌、铁、铜等矿物质含量都高于家猪。三是技术保障优势。江源区在2001年就开始采用长白山野猪与家猪杂交培育长白山特种野猪的试验,并取得成功,且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有强大的科研、教育、信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可靠的技术支撑。
2江源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
江源区养猪户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驯养长白山特种野猪,有丰富的饲养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湾沟镇居民梁远程在1999年开始饲养野猪并取得成功,而且他饲养的野猪被吉林省食品检测站定为绿色AA级产品(20022020 701)。2004年江源区在湾沟镇湾沟村建立了长白山特种野猪繁育基地,推动了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在江源区不断升级,已逐渐成为江源区农民增收的希望产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野猪养殖业,在发展野猪生产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江源区的野猪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在湾沟、城墙、孙家堡子、砟子等4个镇街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场户13户,饲养量达3 029头,其中存栏1 535头,可繁母猪406头,后备母猪158头,种公猪28头;出栏1 494头;放牧面积110hm2,其中围栏牧场3处,共80hm2。养殖大场(户)有3户,即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江源区野猪林野猪养殖场和城墙街杨玉军野猪养殖场,其中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被中国农业大学授予“中国农业大学健康生态养殖培训推广示范基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白山市江源区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