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愿意参加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在听两位老师同上《确定位置》一节课中,其中一位老师让学生们进行一个找座位比赛。请大家根据教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快乐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大部分学生的卡片都写好如:“第2组第3个”等,个别同学的卡片写着第()组第3个、第1组第()个、第()组第()个]大部分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三个同学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急得满脸通红。这时老师说:大家想象,他们三个为什么找不到座位?通过大家讨论补充,都明确要准确找到座位,就应该写明是第几组第几个。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座位入手,创设一个重排位置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这堂课的重点——确定位置所需要的条件。这样一来,将原来科学化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亲切。正是由于将知识生活化,才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格外生动,学生也有话可说。
3、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投篮的教学情境。(如下图)我们班要选一人参加投篮比赛,结果有三人报名。请同学们根据他们平时的训练情况,认为选谁更合适呢?
姓名
投球个数
投中个数
张华
20
17
李明
10
8
曹军
25
21
生1:我觉得谁没投中的次数最少,就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张华没投中3次,李明没投中2次,曹军没投中4次,所以让李明去合适。生2 :按这样的说法,我只投过一次球,可是没投中。那我的失球数是1—0=1,最少,那这次比赛是不是该我去?学生的质疑,让大家遇到了“认知冲突”,立即产生解疑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经历和智力也达到了最佳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质疑,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4、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
例如,我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地人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旁边的人:“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当地人说:“没有人知道,因为古代草片文书上没有记载,而我们今天也不能判定这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说:“可是,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说完,泰勒斯取出一条结绳,在助手的帮助下,测得塔高是136.5米。故事讲完了,在学生们还沉浸在故事之中时,教师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大家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于是教师说:“下面学习的知识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一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自然的进入学习之中。创设悬念情境能激发求知的火花,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诱之深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有效情境引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