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孙丽艳.对云斑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化学物质的分析[J].林业科学,1995,31(4):339-344.
[21] 李淑玲,美青,李继东,等.毛白杨无性系树皮有机物质含量与抗性关系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35(3):216-220.
[22] 王克胜,卞学瑜,韩一凡,等.杨树抗云斑天牛纤维材无性系选育[J].林业科学研,1995,8(4):429-436.
[23] 高瑞桐.桑天牛喜以桑、构树为补充营养的原因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1994,30(4):376-379.
[24] 张克斌.黄斑星天牛人工饲料研究[J].林业科学,1993,29(3):227-232.
[25] 严善春,胡隐月,孙江华,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与球果花蝇危害的关系[J].林业科学,1999,35(3):58.
[26] 曹兵,徐锡增.林木抗虫性与抗虫化学机制[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4):53-57.
[27] 刘美青,李淑玲.杨树抗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2(3):253-257.
[28] 王希蒙,吕文,张真.杨树对黄斑星天牛抗性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1987,23(1):95-98.
[29] 王蕤,巨关升,秦锡祥.毛白杨树皮内含物对光肩星天牛抗性的探讨[J].林业科学,1995,31(4):185-187.
[30] 张彦广,王志刚,黄大庄.桑天牛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杨树次生代谢物质相关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1,37(3):106-111.
[31] 张彦广,黄大庄,王志刚,等.杨树枝条韧皮部提取液对光肩星天牛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35-37.
[32] 房建军,韩一凡,胡建军,等.美洲黑杨回交群体生长量与酚甙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异[J].林业科学,2002,8(4):40-45.
[33] 周嘉熹,杨雪彦,宋占邦.树木单宁含量可作为对两种星天牛的抗性指标[J].陕西林业科技,1996(4):15-18.
[34] 刘传银,刘志晓,刘法友.杨树优选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0(3):39-42.
[35] 张启三.杨树桑天牛发生规律的探讨[J].昆虫知识,1991(1):34-38.
[36] 周章义.林业措施控制光肩星天牛灾害机制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3(6):109-114.
[37] 王永芳,高宝嘉,郑均宝,等.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1,16(1):83-89.
[38] 周明祥.作物抗虫性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杨树对天牛抗性的研究进展(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