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旱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处理、适期播种、培肥土壤、秸秆覆盖、使用化学制剂等内容,以期为旱作玉米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旱作栽培;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秸秆覆盖;化学制剂
经济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是旱作玉米增产的关键。长期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精细农艺结合,研究总结出玉米旱作综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及处理
抗旱品种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如:种子大,根茎伸长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根冠比值大;叶片狭长,叶细胞体积小,叶脉致密,表面茸毛多,角质层厚。玉米抗旱品种叶片细胞原生质的粘性大,遇旱时失水分小,在干旱情况下气孔能继续开放,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1]。玉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抗旱锻炼,主要采用干湿循环法处理种子,提高其抗旱能力。方法是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度下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另外,还可以采用药剂浸种法,用氯化钙1kg加水100kg,浸种(或闷种)500kg,5~6h即可播种;用琥珀酸溶液浸种12~24h,使玉米吸足水分后晾干播种;或用20~40mg/kg萘乙酸浸种。
2适期播种
玉米需水的特点是前期少,后期多,播种至拔节只占一生需水总量的15%,拔节至抽穗占40%以上。早作区降雨一般集中在6~8月。因此,利用玉米苗期耐旱的特点,把玉米幼苗期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如黄淮海平原种春玉米常遇卡脖旱,种夏玉米又易遭苗期涝害,采用麦田套种,把玉米提前播种在麦垄里,使玉米需水特点与自然降水相吻合。玉米播种时遇到干旱,在干土层超过6cm、底墒较好的地块,应采取镇压提墒,或借墒播种和造墒播种。在玉米生育期间,重要措施是中耕疏松表土,减少蒸发,特别是雨后及时中耕,有明显的保墒效果。
3培肥土壤
增施有机肥料,可改善物理性状,发挥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又可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据试验,玉米根系在高肥地比在低肥地3m土层中,能多利用60mm的水,约等于一般玉米地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4。原因是肥地使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伸展,提高了吸水抗旱能力。旱作玉米的另一项重要经验,就是增施化肥,增加秸秆和根茬还田量,以无机促有机;在轮作制中插入绿肥和豆科作物,肥地养田,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