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家蚕上蔟管理技术,包括蔟室准备、蔟具选择、上蔟适期、上蔟密度、上蔟方法和蔟中管理等内容,以为家蚕上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蚕;上蔟;管理技术
1蔟室准备
一般蔟室应选择地势高燥、空气流畅、光线明暗均匀、便于补温排湿的房屋。房屋前后要干净,不要堆放农家肥,不要紧挨猪舍、鸡舍,防止滋生蚊蝇。蔟室要装上纱窗、纱门。另外准备上蔟的面积约为蚕座面积的1倍,一般每张蚕种需上蔟面积50~55m2即可[1]。
2蔟具选择
优良蔟具一要结构合理,营茧位置多,有利于提高上茧率;二要蔟中空气流畅,易于排湿,有利于提高蚕茧解舒率;三要蔟材来源多,成本低,体积小,便于贮藏保存与消毒;四要上蔟采茧方便,工效高。生产上使用的蔟具种类很多,主要有方格蔟、折蔟、伞形蔟和蜈蚣蔟(俗称草龙)等。由于农民受传统思维影响,再加上对上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蚕农仍自制蜈蚣蔟、伞形蔟,导致蚕茧品质低下,甚至一些蚕农因使用农药污染的稻草自制蔟具,发生蚕中毒,损失惨重。实践证明,方格蔟具备优良蔟具的特性,上茧率高,茧色好,无柴印、黄斑、双宫等次、下茧,茧形大,多横营茧。虽然成本略高,但能多次使用,容易消毒。
3上蔟适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蔟为上蔟适期,蚕能及时吐丝结茧,吐丝量多,茧质优,产茧量高。上蔟过早,则未熟蚕不能及时吐丝结茧而在蔟具上到处爬行,并排泄大量粪尿,造成蔟具、蔟中环境的污染,增多黄斑茧等下茧,同时由于蚕食桑不足,造成吐丝量减少。上蔟过迟,由于过熟蚕在上蔟前徘徊吐丝而损失丝量,上蔟后又急于吐丝而多结双宫茧、畸形茧等下茧。因此在生产上要做到适熟上蔟,随熟随捉,先熟先上蔟[2]。
4上蔟密度
熟蚕上蔟,要掌握适当密度,而不能上蔟过密。生产中合理的上蔟密度一般为:方格蔟每只蔟片上熟蚕150头左右,进孔率达到80%~85%,每盒蚕种需150~160个;折蔟上熟蚕350~400头/m2,每盒蚕种需60个左右。
5上蔟方法
5.1人工拾取法
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蔟室,均匀投放在蔟具上。此方法简单易行,能做到适熟上蔟,但很费工,所以要准备充足的劳力,防止蚕到适熟期不能及时上蔟,影响丝量[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家蚕上蔟管理技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