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创新高职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客体而是真正主角,教师充当引路人角色。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大一开设,授课对象学生群体都属于零零后,对手机有一定依赖性,对传统生搬硬套、填鸭式的讲授方法有厌倦逆反心理,传统教学强制模式只能让学生服从,但不能让学生认同。[4]深入分析新时代学生想什么、喜欢学什么、乐于听什么、喜欢怎么教基础上,因势利导利用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多运用围绕学生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达到教学模式创新,既能打破时间地点限制,又能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与学效果。综合评分方式创新。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综合评分一般由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等四部分构成,忽略了意识形态教育。建议在每一堂课中我们至少可以融入意识形态一两个指标点,如:爱党爱国爱校、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团队精神、学习态度、道德品行、创新实践、攻坚困难、自强不息等作为评分点,用科学评分机制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性。引导使用好网络新媒体方式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隐患大,当前治理监督体系还不成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地位同样重要。零零后高职生学习、生活方式与网络息息相关,据调查,有90%左右平均每天接触手机网络3小时以上,使用手机网络主要目的排名依次是社交、娱乐、学习、购物等。[5]高职生除信息技术类专业外,系统学习关于网络的知识主要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课程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责无旁贷。在网络知识章节要结合新时代零零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应用,如微信、QQ、微博、短视频、购物等,以趣味、启发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规范网络行为、培养网络道德情操和用主流核心价值观看待网络舆论,赢得网络新媒体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与时事政治结合创新。教学内容方面,学校用的计算机教材一般有一定滞后性,教师多关注零零后爱好时事政治内容,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更广泛基础。如:通过把脉零零后高职生需求,以真实又贴近实际的内容,在Word、Excel和PowerPoint相关章节操作素材中加入我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简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逆行故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女排精神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等,进行合理温和循序渐进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提升意识形态教育针对性,潜移默化教学过程中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2.
[2]张晓晗.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9):21-22.
[3]黄俊,季燎原.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9(9):32-33.
[4]牛秋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78-81.
[5]戴艳.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4):415-5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意识形态教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