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美英等国家兴起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是建筑行业的领先技术,该技术将原始的二维设计转为三维设计,并将建筑生命周期中的相关参数数据赋予模型,使建筑模型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达到数据共享,实现全专业数据共享,可降低成本、缩短工期、避免或减少现场变更。目前,中国也在积极推动该项技术在国内建筑领域的发展,由于是新技术引进时间不长,在用人市场上BIM方向人才呈现短缺现象[6-9]。在这一契机下,本课程体系将建筑行业近年来兴起的BIM技术增加至原有的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辅助绘图部分,使计算机辅设计部分变为集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于一体的新体系。
同时增加了构型设计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新技术核心内容的引入可引起学生对本专业前沿技术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课堂互动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术性及专业性,但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讲授,而是要设计出有学生互动参与的课堂。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参与要求,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积极提出问题,用批判性思维学习课程内容,同时教师与同学之间要积极互动。
在授课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互动方式是Think-Pair-Share,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自己思考90s,然后两人一组讨论互相补充得出结果,再分享给全班同学。在讲授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每周设计一个小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并用Think-Pair-Share的方式得出答案。由于是大一开设的课程,学生们之间还不很熟悉,不是很适应。所以在初期,学生并不能很快进入角色,这时就需要授课教师加以引导,帮忙分配搭档。几周后,学生慢慢适应后可比较快地进入讨论。除了授课内容的讨论,教师还布置针对所学内容的题目设计及解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题目并给出答案,同学们积极参与,设计出富有创造力和新思路的习题。
在组合体部分结束后,增加了构型设计内容,是对学生们8周课程学习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两周的时间,学生们自由设计、自行发挥,通过对所学的简单形体之间的堆积、切割,组合在一起,设计出形状各异的房屋模型。同时要求学生们用海报的形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加以介绍。同时学生们从创新性、准确性、合理性等环节评选出优秀作品,海报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图1为部分构型作业作品。
2.2课外支持
教学过程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应给予一定的课外支持,学生有疑问及时提出并及时解决,也是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每学期在每个开课班级均建立QQ群,可以相对及时地收到学生有关学习方面的返馈并对所提问题进行答疑,此形式已坚持了4年。
线上线下有益结合,对于学生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在线答疑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点,在学习新知识前解决现有的问题,学生压力减小,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在信息时代下,MOOCs,SPOCs都是对于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相关MOOC课程已在中国大学慕课网站同时以MOOCs和SPOCs形式运行。
2.3项目学习
本课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环节中引入建筑行业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BIM技术,将原有的AutoCAD二维设计变为集AutoCAD二维设计与Revit三维设计于一体,通过完成项目作业,使同学们在项目学习中体会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2周的项目学习任务中,同学们自由分组,利用课下时间查阅资料,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并以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作业展示。各不相同的项目任务与组内匿名互评制度最大程度避免了抄袭和个别组员逃避工作现象。图2为部分学生BIM项目作业。
学生在结课后仍可以根据兴趣跟随授课教师进行BIM方向的学习,目前,仍有研究生继续参加学习及QQ群内的答疑,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授课教师为结课学生仍继续提供专业知识的支持,已有4组同学以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及BIM技术为背景参加大一创新训练计划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中2组拿到国家级经费资助。目前,4组均已结题并获得校级创新创业项目评选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3教学评估
连续两年随机挑选实验班与普通班各一个班进行同一张考卷的测试,表1显示实验班通过率及优秀率都稍高于普通班,新的教学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提高学习效果。
4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拒绝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是每一个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需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
第3篇:应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
蒋建清,曹国辉,陈东海,贺冉,何敏(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教学领域,可以解决传统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与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一些突出矛盾。结合地方高校对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理念和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分析了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和组构模式。实践表明,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自主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地方高校应校企合作开发“层次化、模块化、体系化”的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立“高度仿真、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应用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积极开展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应用型;地方高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和成就探讨论文(共3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