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型实验项目“大跨桥梁结构施工虚拟仿真”为例,该实验项目以铜陵长江大桥工程为案例,与中铁大桥局集团和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包含桩基础施工、沉井施工、主塔施工、钢桁梁吊装施工、斜拉索施工等子系统(见图2)。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大跨斜拉桥施工的主要步骤、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
2.3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BIM综合4个部分。传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注重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的介绍和基础软件操作,但是存在信息技术类知识体系在不同部分之间的割裂问题,使学生难以形成结构化、模块化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传统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多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信息技术类实验课程平台。
以典型实验项目“工程管理BIM综合虚拟仿真”为例,该项目根据给定的工程项目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等)方案、相应的城市规划条件以及有关的地理环境数据,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的角度进行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多维可视化仿真(见图3),并利用BIM模型进行辅助施工管理,包括项目的日照分析、建筑能耗分析、绿色建筑评价、建筑体量计算等。
2.4土木工程创新实践虚拟仿真模块
本模块主要分为基于创新训练计划的虚拟仿真和基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虚拟仿真两部分,以满足学生课外研学课程的需要,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体现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结构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运用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模型计算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模型设计进行优化,完成实体模型的制作,将制作好的模型进行加载或让其完成特定功能。通过本模块实验项目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结构体系、设计分析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8-9]。
以典型实验项目“创新结构体系虚拟仿真实验”为例(见图4),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创新结构模型,以反映学生的力学概念、结构概念和创新思维。实验项目鼓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创新思路,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对结构概念设计、基本构件受力状态、空间结构体系及特点、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与思考,并动手制作结构模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结构整体上把握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并通过学习报告、制作模型及加载体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特色
3.1依托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长期坚持实体实验项目建设和虚拟仿真项目建设相结合,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规划,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学生实验训练的学时数比例由总学时的19%增加到25%。中心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进行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有力地支撑了6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升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水平。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以优秀成绩第4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在2012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三。
3.2来源于科研项目,面向创新能力培养
中心依托“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中心”、“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基地,不断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把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发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3.3来源于工程实践,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中心的大量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来自于真实的工程实例,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实战型”项目。通过真实项目的演练,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来之能战”的毕业生。
已将典型重大工程转化为实验项目的实例有:
(1)山东博物馆屋盖薄壁箱型结构虚拟仿真;
(2)广州南站大跨空间结构温度应力虚拟仿真;
(3)广州白云机场复杂铸钢节点虚拟仿真;
(4)润扬长江大桥大跨桥梁抗风虚拟仿真;
(5)深圳大运会体育馆钢结构安装施工虚拟仿真;
(6)沪通长江大桥桥梁沉井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
3.4面向防灾减灾,开展灾害虚拟仿真
现代土木工程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火灾、爆炸、泥石流等。各种灾害因其巨大的时空尺度而难以再现,因其复杂的生成原因而无法重复,所以要借助现代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演示。中心依托云计算中心每秒37万亿次峰值浮点计算能力,运用大型虚拟仿真分析软件,开展地震、台风、火灾及爆炸等灾害的模拟,提升学生防灾意识和减灾水平。
4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建设,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成为由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教学名师负责规划和建设,面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2个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为“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合同管理”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向7个专业的学生开展创新训练。2014年,该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