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内外信息产业领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尤其在信息网络化如此普及的年代,网络安全与信息产业息息相关。基于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讨论,已成为了网络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就信息安全的研究背景、概念及相关的技术作了全局的分析及讨论。
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认识;信息安全技术
随着Internet的接人,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互联程度扩大,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另一方面病毒、黑客程序、邮件炸弹、远程侦听等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网络社会的焦点。下面笔者就几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问题作一简单讨论。
1 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通迅系统,它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形式,它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法律、军事、物理、体育和医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随着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以Internet为支撑平台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信息随时都可能受到非授权的访问、篡改或破坏,也可能被阻截、替换而导致无法正确读取,给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威胁,甚至造成网络瘫痪。
根据美国“世界日报”1993年10月报道:由于高科技犯罪,利用侦读器拦截卫星通讯用户号码,再转手拷贝出售,1992年美国就有20亿美元的国际电话费转账混乱造成有关公司严重的损失。目前,仅仅银行的密码遭他人窃取,美国银行界每年损失就达数10亿美元之巨。在1996年初,美国旧金山的计算机安全协会与联邦调查局的一次联合调查统计显示,有53%的企业受到过计算机病毒的侵害,42%的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在过去的12个月被非法使用过,而五角大楼的一个研究小组称美国一年中遭受的攻击就达25万次之多。
中国的网络安全虽然还比较落后,但黑客们却已经和国际“接轨”。据公安部的资料,1998年中国共破获电脑黑客案件近百起。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中国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总数达近千种。在中国,针对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黑客犯罪案件总涉案金额已高达数亿元,针对其他行业的黑客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但由于当时计算机的速度和性能较为落后,使用的范围也不广,因此有关计算机安全的研究一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这种发展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在人们几乎全方位地依赖计算机网络的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2 信息安全的初步认识
2.1 定义
信息安全是研究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依据特定的安全策略,对信息及其系统实施防护、检测和恢复的科学。
2.2 研究内容
信息安全的研究涉及数学、计算机、通信、法律等诸多学科,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安全管理研究3个领域。其中,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密码体制理论、身份识别、访问控制与授权、安全协议等方面的研究。
2.3 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从防护、检测和恢复体系上看,主要有6个安全目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它们的含义解释如下: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指信息不被泄露或暴露给未授权的个人、组织或系统。或者说,只有经授权的用户才能获知信息的真实内容,而任何未授权者即使截获信息也无法读取信息的真实内容或使用信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技术讨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