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学
学校教育是为今后的自学打基础,成功的学校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人一生所需的知识大部分是在工作、生活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的。期刊编辑可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不断自学,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不断完善自我。
2.听取讲座,参加交流
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听取关于信息专业的各种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报告和专题讲座,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扩大视野,把握整个信息学科和信息业发展的脉搏,而不把目光局限在编辑专业内部,这将更有利于期刊编辑信息素养的提高。
3.短期培训
为提高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期刊社亦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培训。如对国家信息政策、法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培训,对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等。
4.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培养和提高
(1)组稿环节
传统的组稿手段,一般来说首先要确定组稿对象,然后再与组稿对象书信或电话联系,征得其同意后再将稿约寄或传真,作者收到稿约后再进行写作,写作完成后再将稿件寄回给编辑,编辑再进行加工,最后刊发。如此反复,环节繁琐,时效性差,而且互动性尤其差。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稿不但方便快捷,而且交互性强,编辑和作者之间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使组稿计划得到顺利、高效的落实。如:假如你有某个组稿计划,通过网上浏览,先查找到合适的作者,找到其Email或者QQ,给他发封电子邮件或发条信息,很快就能得到反馈。运用网络的即时性交流功能,编辑与作者能进行非常好的沟通,从而保证了组稿要求得到迅速贯彻,组稿计划得到及时落实。作者写好的稿件,也能通过网络快速地发送给编辑;如果编辑对稿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也能通过网络立刻传递给作者,作者就能按照编辑的要求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的修改,使稿件越来越符合编辑的要求。这些,都是传统的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2)审稿环节
审稿是编辑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审稿流程,一般是责任编辑先在原稿上进行初审,编辑部主任在初审的基础上进行二审,总编在二审的基础上进行终审。经过这“三审”后,如果是从内容、形式到载体均过得去的稿件还好,要是内容不太符合要求须进行反复修改,形式结构较乱须进行多处调整,稿件又是用乱七八糟的纸写的,那越到后面就越够呛,甚至会到无法下手的地步。
然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后,这些麻烦都不复存在。来稿基本上是电子文档,责任编辑在原稿上进行编辑,并用绿色标注出来;责任编辑完成初审后,将改好的电子文档发送给编辑部主任,编辑部主任对初审的稿件进行二审,并将改动的地方用黄色标注出来,对于审查不过关的稿件,发回给责任编辑重改或选择其他稿件重编。编辑部主任完成二审后,将改好的电子文档发送给总编,总编在二审的电子文档上进行终审,也将改动的地方用红色标注出来。对于审查不过关的稿件,发回给编辑部主任重审或责任编辑重新编辑。
(3)校对环节
传统的校对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而也是特别受到重视的环节。早期用铅字印刷时,你要时时处处留意排版工人有没有捡错字。运用电脑排版后,你又要留意打字员有没有打错字;用拼音的有没有同音错别字,用五笔的有没有重码错别字。因为有时错一个字,也许就意思相反或面目全非。
其实,在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后,这个环节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少了重新录入环节,一般来说不会产生新的录入错误。其次,所有的审稿环节都是通过电子文档来传输,不存在字迹潦草或看不清等情况,也不会产生新的错误。所以,在现代出版的校对环节,首先要把好原稿关,保证作者没有讹误,其次是把准三审过程中修改过的地方,看是不是与作者的原意相一致。换个角度说,我认为现代出版的审稿与校对环节几乎重合了,因为在审稿过程中,其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校对工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提高编辑素养 面对时代挑战(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