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率市场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发生转变,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商业银行内外部资金定价模型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将就相关构建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外部资金;定价模型;构建策略
一、前言
商业银行内外部资金定价模型主要涵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和贷款定价模型。基于利率杠杆所产生作用,资金流量及流向等多项因素均会在内部资金利率的直接影响下,在产业以及行业、区域等各个领域范围内实现信贷资产业务的最佳配置。
二、现状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利率完全放开仅有一步之遥,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日趋收窄。为积极应对这一现状,商业银行需要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贷款外部定价方面做好筹划,合理摆布各项资产负债规模和占比,以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引导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更好应对银行净息差逐渐收窄的不利局面。
三、商业银行内外部资金定价模型构建策略分析
1.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
通常而言,银行成本及收益、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企业信贷能力是影响贷款定价模型的主要因素。其中,企业方面涵盖综合分析指标及各类财务比率;银行方面包括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及目标收益等。宏观经济层面主要是央行政策导向,例如基准利率、准备金率等。
(1)企业层面
立足统计学角度来看,可将企业信贷能力评价设计指标归纳为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经济实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五项内容,其互相独立且彼此关联,基于各个层面有效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分,进而综合评价企业信贷能力。选取相互间相关性不甚明显的财务指标当作对应评价模型的自变量,使得银行贷款风险和利率水平分别得以把控和确定,速动比率和主营业务现金比、资产负债率等是模型所用主要质保。
(2)银行层面
第一,企业账户成本。主要指贷款企业跟银行发生全部业务为银行带来的总成本,涵盖服务和管理费用(运营费用)、风险费用等。通过细化分解,银行能够获取一笔贷款应分摊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第二,资本成本、负债成本和目标利润。负债及资本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两大来源,银行每发放一笔贷款均能将其分解成产权资本和负债。通过合理的资本成本、负债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的分摊,可合理确定目标利润的。
(3)宏观经济层面
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能够充分展现出的央行政策意图,基准利率跟银行贷款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指数可反映出平常的通货膨胀水平,使得实际利率变动备受影响,同样是跟银行贷款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4)建议
商业银行基于合理的贷款定价可以实现一定的收益并合理规避所形成的相关风险,很大程度上要结合客户现状确定银行贷款价格;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贷款定价模式,以实现风险跟收益的良好匹配。
2.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
在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要合理搭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以有效获取资金使用效率。
(1)核心思想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涵盖内部资金配置方式、价格种类体系、价格调整时差体系、转移定价模型以及定价操作方略五个主要层次。纵观整个定价机制,转移定价模型是其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占据主体地位。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主要是指资金错配部门(司库)以一定的资金收益获取存款部门吸收的资金,而以一定的资金成本将资金提供给贷款部门使用,从而体现银行内部资金使用价值的整体性系统。通过该模型,司库将分支行的风险收益上收、集中管理,同时还能够实现全方位公平绩效考核,优化资源配置和引导外部产品定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是商业银行由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的净利差管理的转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商业银行内外部资金定价模型构建策略探究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