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具有“全天候、全方位和可追溯”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便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仍体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2012年,全球网络零售电子交易额达1.09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1%。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测算,2010-2015年全球网络零售额将增加5230亿美元。当前,电子商务已广泛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拓市场、降成本的新渠道,居民便利消费的新选择以及政府拉动内需、促进转型升级的新手段。
浙江是国内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业态最全的省份,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独特优势。2013年,浙江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走在全国前列。当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创新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顺应国内外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趋势,着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普及电商应用、加强配套支撑及管理服务,形成集电商平台、企业、服务商和产业基地为核心内容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将浙江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逢其时。
一、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重要性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商品流通遵循“生产商—总经销—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的链状模式,流程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中国GDP的比重为18%,相当于欧美水平的2倍之多。据测算,2012年浙江省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2%,高于巴西11.5%的水平,仅与印度水平相当。而电子商务将流通模式转变为“生产商—网络零售终端—消费者”,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大为缩短,实现了个性化消费和柔性化生产的对接,有效地释放了市场消费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商业空间和效率。以2012年数据为例,若浙江省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即可减少物流支出约350亿元,相当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5.5%。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有效降低库存成本。艾瑞公司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与实体店相比,网店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可分别节省60%和30%,营销成本可降低55%,渠道成本可降低47%。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能有效推动制造、流通、通讯、支付等产业发展,并通过提供新服务、新市场和新经济组织方式,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再造市场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浙江作为中国的市场大省,产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市场两头在外,竞争性强,且跨区域、远距离交易较为频繁。顺应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并形成巨大消费增量的趋势,为加快品牌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切实提升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须破除传统市场路径依赖,不失时机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当前,浙江的商品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13年1-7月,浙江网络零售增量首次超过线下实体零售业销售增加值,已成为商品销售的主要增长点。这一信号释放出强烈的市场指向,即传统市场营销模式正面临着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亟待抓住网上网下融合发展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市场之长和电商优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市场互动发展,再造浙江的市场新优势。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为例,全市开设淘宝店6万多家,跨境电子商务网店12万多家,非但未对当地实体市场造成冲击,反而引致大量外地网商到义乌入驻,扩大了市场采购规模。
(三)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的内在要求
开放型经济要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需向“投资贸易便利化”要红利。发展电子商务将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带来全新的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电子商务突破了原有“商圈”限制,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从而将原来属于省外(海外)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留给了生产企业自身,在大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绕过传统外贸中间商,将国内商品以自身品牌直接面向国外消费者,既可获取原由国外贸易中间商享有的利润,并可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据估算,商品售价较传统外贸渠道售价可提高3-5倍,这对于提升浙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二、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现实基础
2011年,浙江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最早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并在2013年提出“电商换市”工程,以之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之一。当前,浙江已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电子商务区域之一。全省已建设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活力的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和电商产业基地,“大电子商务”产业链渐趋成型。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有65%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增长点。全省企业在淘宝网开设网店120万多家,在天猫商城开店的企业达1.3万家,年网络零售额额超1亿元的企业超过1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实现网络零售额3821.25亿元,同比增长88.5%;实现网络零售顺差达1559.27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从2012年的15%提高到24.5%。中国化纤网、中国化工网等一批领军国内电子商务行业信息服务的网站得以涌现,5173、9158等一批“亩产税收”超千万元的电商企业得以培育。通过加大网络市场建设力度,中国小商品城、中国轻纺城、中国五金城等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
(二)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领先全国
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核心,支付安全和信用认证、物流配送、软件开发等领域相配套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已渐趋规模化发展。阿里巴巴作为全球最大的B2B平台、C2C平台(淘宝网)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已将业务辐射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329.1亿元,利润149.6亿元,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占全省GDP的0.6%)。全国十佳电子商务服务商中浙江占有7席。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商交易和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依托浙江的电商平台实现。18家浙江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占全国的9.2%。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权,使得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的强强联手得以实现。
(三)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超过11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用了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业务。截至2013年6月,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292.23万户,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接入数达71.1%,城市基本实现了宽带全覆盖,农村宽带普及率达59.18%。无线宽带和公共热点区域局域网应用也逐渐普及。“两化”融合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两化”融合指数达70.73,居全国第一梯队。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签约,推进了网络零售和快递业的互动发展。杭州、金华先后获批“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杭州、宁波入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杭州文三路电子信息街、金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在国内首批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9家浙江企业入选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省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电商产业园区(楼宇)85个,入驻企业(网商)5800多家,在建园区76个。新闻出版、文化娱乐、旅游服务、医药卫生等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有效推进,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战略考量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