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分析说明在佣金计算时有多种方法,重点在于计佣基数的选择,事实上买家或者中间商都不会排斥自己收取更多的佣金,同时对于出口商而言,佣金二次计佣以及运保费作为基数所多付的佣金和出口总金额相比数额很小,影响甚微;因此在实务中涉及佣金时双方基本上都会采用以含佣价为基数的计佣方法。
三、出口退税计算的原理与表示方式
出口退税是把商品在生产流通环节中所缴纳的增值税按照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不同的税率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贸易鼓励措施。出口商向供应商采购的商品一般都含有17%增值税,假如退税率是13%,出口后国家会退还原来17%中的13%。例如出口商以含税价1000元买进商品(商品的实际价格要把含税的价钱扣除,1000 ÷(1+17%)得出的也就是不含税价854.7元,),就算以采购原价1000元出口,出口商也能从国家那里拿到大约111元(854.7×13%)。这就是出口商从国家拿到的退税。
(一)增值税的转嫁分析
增值税本身是一种间接税,在外贸中具体来说是指纳税义务人(商品的生产方、原料的供应方)用提高价格或收费标准等方法把自身需要交纳的增值税转嫁给出口商,而自己属于间接税的纳税人,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实际上已将需要交纳的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上由出口商来负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举例:假设某种商品从无到有,从原始材料到出口产成品/消费品经历了A/B/C/D四个生产加工阶段,最后出口商购买转销到国外或者由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它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以及税负承担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详细看出,在假设增值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每一个生产商的理论纳税额都比之前多了1.7元,商品从0到最后的40元共计纳税6.8元,对于每个生产商而言,他们实际纳税额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抵后的余额,但在外贸中由于出口商最终将产品销售到国外,不在国内流通环节产生增值(性质和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使用消费一样)。所以出口商(消费者)成为了间接税最终且实际的承担者,这就是增值税具体的转嫁过程。
(二)出口退税计算的不同表示方式
出口退税的计算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 [商品税后价格 ÷ (1+17%)] × 出口退税率;二是 [出口退税率 ÷ (1+增值税率)] × 商品税后价格。
第一种方法是常用的退税计算公式,第二种方法理论解析中少见,但在实务应用中较为常见即:(退税率÷1.17),所以有必要在此对公式2做具体解析;
例如某出口商品税后成本23400元,退税率13%,求退税额;用公式1求出退税额= (23400÷ 1.17)×13% = 2600元。
用公式2求出退税额= (13% ÷ 1.17) × 23400 = 2600元。结果肯定相同,但公式2的计算原理是在于(13% ÷ 1.17) 的换算,即(13% ÷ 1.17) = (1÷1.17) × 13%,而在实务的表示中往往会把其中的1给省略掉。
公式1中(23400 ÷ 1.17) 的含义是将税后价格还原成税前价,本质含义是根据税后价格总额来计算退税;而在公式2中的(13% ÷ 1.17) = (1÷1.17) × 13% 本质含义是先将税后价格23400元理解成23400个1元钱,然后求出每1元钱里成本是多少,退税是多少,是按照税后价格的单价来计算退税。所以只分析[出口退税率 ÷ (1+增值税率)] 是不够的,必须理解成(1 ÷ 1.17) × 13% 这样才具备正确的计算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艳英.出口货物退税计算方法理论与实际差异分析.《商业经济》.2006年第5期.
[2] 杨秀玉.出口退税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及计算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7期.
[3] 覃娜.进出口业务中几项重要价格计算问题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8期.
[4] 邵作仁.商品出口价格核算方法的再研究.《对外经贸实务》.20011年8期.
[5] 陈蕊.CFR/CIF对外报价时运费核算不容忽视.《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第12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运费、佣金的核算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