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敬媛 王江 石河子大学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以及民心相通。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深化区域交流合作,通过互利共赢的经贸文化交流,密切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而推动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深化,也为吉木乃口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
一、吉木乃口岸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
(一)吉木乃口岸的历史演变
吉木乃口岸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又处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四个国家的交界区,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蒙古国三国进行国际贸易最便捷的通道。吉木乃陆运(公路)口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对面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口岸。1912年,吉木乃口岸为我国新疆通往俄国的主要通道之一。1913年,俄国在新疆阿山(今阿勒泰)设邮台,通过吉木乃与俄通邮。1917年,中俄两国又在吉木乃设交换台,处理两国间的邮件事宜。1931年10月,金树仁统治新疆时期,吉木乃成为通商口岸并划定为自由往来贸易区。新中国成立后,在吉木乃设立边防检查站、海关支站、对苏联贸易交换台。“二五”期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居新疆对苏四大陆地口岸之首,占39%,到1962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口岸被迫关闭。1991年9月10日,经中哈两国政府协商,吉木乃口岸被批准临时过货。1992年8月26日,中哈两国政府正式批准恢复开放吉木乃――迈哈布奇盖口岸。199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吉木乃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常年开放,常年过货。2003年3月1日,经中、哈、俄三国批准,迈哈布奇盖口岸正式向第三国开放,它标志着吉木乃口岸已经面向哈萨克斯坦等中亚诸国,并辐射到俄罗斯腹地,成为我国西部一条重要国际通道。
(二)吉木乃口岸的发展现状
1.口岸贸易完成量。2012年,吉木乃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完成70629.65万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进口570.54万美元,下降26%;出口70059.11万美元,下降29%。进出口货运量119075吨,同比下降15%。其中,进口2781吨,下降58%;出口116294吨,下降13%。2013年,进出口贸易额完成53750.89万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进口2413.75万美元,增长318%;出口51337.14万美元,下降27%。进出口货运量177350吨,同比增长40%。其中,进口113545吨,增长3932%;出口63805吨,下降48%。
2.口岸的人流量和车流量。2012年,吉木乃口岸进出境人员累计达138792人次,同比增长26%。其中,入境人员68228人次,增长27%;出境人员70564人次,增长24%。累计出入境车辆11217车次,同比下降9%。2013年,吉木乃口岸进出境人员累计达115007人次,同比下降17%。其中,入境人员57286人次,下降16%;出境人员57721人次,下降18%。累计出入境车辆6639车次,同比下降41%。
3.边境居民互市贸易。2013年,吉木乃县边民互市贸易累计销售中国商品总金额为393.65万元人民币。入市4726人,开市138天。边民互市市场交易货物主要以果蔬、日用百货、地毯、纺织品、服装、建材、家电产品、机械零配件为主。
4.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自2007年以来,吉木乃口岸基础设施状况有所改善,修通了2万平方米的规划01、02、03和货运道,建成了1000平方米国门(货检厅),投资50万元完善了口岸联检设施建设,增加了出入境旅客通道及服务设施。此外,对道路实施拓宽改造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口岸规划区综合大楼进行维修改造,完善和修编了口岸规划区的布局。
二、吉木乃口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吉木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吉木乃口岸是新疆最早的陆路口岸,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特别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直接影响口岸的业务以及口岸周边的经济发展。当前,吉木乃口岸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仅有自治区边境转移支付资金和地委、行署拨付的配套资金作为支撑,无法满足当前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滞后,联检楼、国门、货场、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等基础设施还未完善,查验工具落后,交通运输不畅,难以适应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的需要。
(二)吉木乃口岸的管理机制不合理
吉木乃口岸坐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6团,距吉木乃县23公里,归吉木乃县管辖。吉木乃口岸的建设用地都由186团提供,但税收收入全部归吉木乃县所有。同时,吉木乃口岸相关部门的隶属关系较复杂,权责不清,且管理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相互的协调分工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国家可否出台相关政策,来协调186团和吉木乃县的利益关系,使双方更好地来管理口岸发展,促进“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哈国对推动双方口岸发展的积极性较低
吉木乃口岸为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迈哈布奇盖口岸,距中方口岸0.5公里,距哈萨克斯坦斋桑市60公里。为了满足哈国边民的购物需求,在吉木乃口岸规划修建了边民互市贸易市场,而且规模逐步扩大。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经吉木乃县战略决策,拟将吉木乃口岸的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延伸至吉木乃县城。然而,哈萨克斯坦对推动双方口岸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并没有在迈哈布奇盖口岸建立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只是允许哈国公民通过“一日免签”政策来吉木乃、北屯以及乌鲁木齐等地购物经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边民互市。
(四)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迟缓
吉木乃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控制面积14.39平方公里,吉木乃口岸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具备开发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近年来吉木乃县利用自身优势区位条件,迅速启动边合区申报工作,邀请北京交通大学、新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方案》等,但由于受到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迟缓。目前,吉木乃边合区先后投资3315万元完成部分区域的“五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广汇引进境外能源加工项目和宏泰商贸3万吨果蔬保险库项目已落户园区,这些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开发建设速度相差甚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吉木乃口岸发展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