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宾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超过9%,文化产业占世界份额仅4%,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核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文化出口贸易总额均落后与主要发达国家,这与中国的世界贸易地位不相符合。我国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不断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如何促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如何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一)持续营造支持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政策环境
多年来,我国持续在制度、科研、专项政策等方面营造支持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环境,文化部2011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2011~2015年总体规划》提出,从商业性角度推动文化出口发展,包括通过文化企业国际市场营销专项培训、国际对话会等形式为文化企业服务;在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举办国家级重大对外文化活动;部行合作机制的人员和信息网络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来支持重点文化企业信贷,至2012年3月末,文化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余额达903亿元,增长18.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3%。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指出,“要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提高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
(二)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至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从60.9亿美元攀升至274.1亿美元,年均增长16.2%,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达15%以上。尤其近年来,文化产品出口逐年快速发展(见表1),2012年,我国出口文化产品217.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3%。其中,视觉艺术品142.1亿美元,增长52.5%,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值的65.4%;印刷品28.5亿美元,增长7.1%。广东、浙江和福建出口规模最大,分别为59.3亿美元、23.6亿美元和20.1亿美元,三省合计占47.4%;重庆和江苏增速最快,出口为17.1亿美元和14.1亿美元,分别增长2.8倍和1.9倍。
(三)特色优势文化出口产品形成
游戏、图书、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之类的文化贸易硬件产品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内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动作片、杂技、武术表演、中国舞蹈等文化产品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例如,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地位的少林功夫。2012年,以宣纸、毛笔、乐器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文化产品出口均呈增势,出口额达15.11亿美元,同比增长6.7%;乐器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和德国;宣纸出口增速最高,达20.3%,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目前开展的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20多个,“欢乐春节”共65个项目在63个地区展开,规模与影响进一步扩大。
(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趋向多元化
从产品结构上看,文化硬件产品所占比例很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文化硬件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国,文化软件产品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产品类别从传统艺术品向图书、期刊、报纸等内容文化产品转变。从贸易方式上看,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12年出口文化产品149.8亿美元,增长48.3%,占比达68.9%;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48.9亿美元,下降31.4%,占22.5%。从出口主体结构上看,改变以往外资企业或国有企业为主的形式,私营企业文化产品出口增速最快,共135.2亿美元,增长59.8%,占62.2%,成为文化产品出口主体。
二、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产品出口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整体处于发展初期,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相对缺乏,出口主体和出口产品都没有形成稳定的行业龙头集团,集聚效应无从产生。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仅为美国的24%、英国的29%和日本的38%。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GDP比重达3.48%,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5%。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约在10%到12%,美国则高达25%。世界文化贸易格局中,美、欧、日占比约为43%、34%和10%,而我国仅4%,表明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而从经济角度看,文化产品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这也是发达国家纷纷争夺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拥有文化产品,但是缺乏文化品牌,文化产品出口行业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二)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产品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主要依靠文化产品加工制造,而体现中国文化底蕴和核心价值的版权产品很少,缺少品牌企业及其品牌产品。发达国家都拥有若干文化品牌,例如韩国的“流氓兔”、迪斯尼的“米老鼠”、日本的“哆啦 a 梦”等,这些品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文化价值取向,并依靠这些品牌的力量很容易发展起相当庞大的上下游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中缺少这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而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产品,又恰恰缺少国际影响力。例如,中国号称世界电影大国,但国内电影均未找到自己的文化国际传播模式,中国电影海外收入自2010年连续三年下跌,2012年中国电影全年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下滑近50%,这与欧美以及韩国、印度等影视出口大国相比,差距惊人。我国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直接导致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也无法撬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品出口产业链不完整
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特质,需要针对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整合进行发展,需要相对完整的文化产品出口产业链作为平台和支撑,文化产业融合得越多,越会促进整体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从而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强大动力。例如,日本以动漫产品为核心,带动游戏、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商品等形成产业链出口的态势。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海外的市场规模相当小,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不明显,各文化产业间的关联度不高,相互缺乏协同配合和整体规划,难以形成相互借力之势,这样很难提升我国的文化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
(四)文化产品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创新方面程度不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与路径选择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