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我国蜂蜜产业未来发展的应对之策
(一)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把好质量关
蜂蜜质量是决定中国蜂蜜产品能否立足国际市场的唯一出路,质量问题不得到解决可能会使中国蜂蜜产品被排挤出美国市场,因此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刻不容缓。中国蜂蜜要从源头上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加工成熟蜜是个必然选择。成熟蜜是指含水量低于20%,葡萄糖和果糖总含量高达70%以上的高质量蜂蜜产品,它能够带来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我国以蜂农为代表的生产方和以企业为代表的销售方还未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这将导致对源头管理的意识淡薄,依赖检验设备控制质量的思想严重,这种观念必需尽快转变。为保证生产线全程质量,需要将独立的蜂农养殖户集合转化为企业集体化的生产行为,同时提高蜂农的文化素质,在集体内部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保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增加出口成功率。
(二)加强经营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确立中国蜂蜜品牌
我国蜂蜜产品企业大多采取粗放型经营,且经营方式陈旧无创新,因而在营销上,企业需加快向集约型的转变,着重创建优质品牌,开发中高端市场。此外,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科研投入不足,缺少科技含量高的蜂蜜品牌。企业需加快技术的升级换代,引入国外专业设备、专业人才和研发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在包装上企业也不能忽略,由于中美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适时采用新型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创意可能会吸引部分消费者。另外,由于之前蜂蜜出口产品的“低价低质”竞争理念的存在,我国蜂蜜产品定位于低端市场,阻碍了蜂业企业品牌优势的建立,因此,我国蜂产品流通企业急需树立品牌优势,注重打造品牌文化和产品质量,从根源上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三)接轨国际标准,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贸易壁垒愈发隐蔽的现代国际贸易竞争中,我国要扩大蜂蜜出口,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克服技术性壁垒。而打破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便是广泛获取蜂蜜出口产品检疫措施的反馈信息,并且合理运用于日常的质量管理之中。我国蜂业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相关国家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等,特别是美国独特的法律制度及其所形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提高出口成功率。近年来,绿色壁垒也逐渐引起对外贸易产商的重视,因此,我国企业需建立相应蜂蜜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在了解WTO有关协议规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WTO收集资料,了解各个成员国政府采取技术或绿色规定的细节,做到知己知彼。
(四)拓展多元化贸易主体,分散市场集中性风险
我国蜂蜜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仅美、日、欧三地便占出口的90%,这样的贸易出口市场结构可能带来市场集中性风险,给中国蜂业企业平稳发展造成威胁。如果继续坚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的原则,那蜂业产商面临的贸易风险也会继续扩大。由此,我国蜂蜜企业还要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例如在2013年1-8月,我国在北美洲以外的地区出口蜂蜜数量为72852.3吨,同比增长11.4%,金额为14155.5万美元,同比增长12.8%。这体现了我国蜂蜜拓展多元化贸易的方针是有成效的,这也有利于分散贸易壁垒或政策打压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稳定和长期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吴杰.我国蜂蜜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26-31.
[2]周灏,祁春节.美国对华蜂蜜反倾销效应分析[J].生态经济,2010(7):119-124.
[3]盘和林,何敏红.中国蜂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5):136-138.
[4]戚亚梅,叶志华.美加蜂产品安全标准对中国蜂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3(12):12-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反倾销冲击下我国蜂蜜出口美国面临的困境与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