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涵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近几年,我国许多知名食品企业通过国内并购整合,寻求规模扩张效应明显,例如,三元并购太子奶、三全食品收购龙凤食品和蒙牛收购雅士利等。同时,伴随国际化发展需求,我国食品企业的跨国并购与战略合作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如蒙牛参与竞购法国优诺、光明食品的多次海外并购、天津立达集团预备收购凯恩斯的食品企业并涉足房地产业、新希望牵手新西兰Synlait乳业以及伊利与意大利最大乳企斯嘉达公司的战略合作等。食品企业横向并购与纵向产业链整合的不断上升表明,我国在实施国内整合扩张的同时,也在极力谋求海外战略布局。
一、中国两大食品企业的发展概况
伴随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发展需求,同为乳业巨头兼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入榜企业的伊利集团与光明乳业,均以不同方式或手段积极进行国内整合扩张和寻求海外布局,以促进各自持续稳健发展的实现。
(一)伊利集团
内蒙古伊利集团是我国乳制品行业中最具规模和产品线最健全的企业,是我国首家乳制品行业A股上市公司。伴随乳品企业的并购重组循环,伊利在产业发展中为扩展奶源基地和完善产能布局,积极通过并购实现市场扩张和产业整合以达到高速增长,但在并购中亦强调对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的结合,重点关注企业模式差异化、收购风险时机等,将并购作为一种但非唯一的企业发展战略方式。在战略布局上,伊利坚持“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格局,在拥有黄金奶源的基础上,对国内和国际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以夯实自身奶源供应。为此,一方面,伊利通过在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全国范围建立生产基地以及自建或合作拥有优良牧场,并以国内并购进一步寻求优质奶源,如2005年收购内蒙古牛妈妈乳业公司30%股权、与长富乳业全面合作协议的达成、2013年斥资约3.1亿元人民币入股辉山的强强联合等一系列战略活动,为伊利对国内奶源的掌控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伊利亦在逐渐推进海外布局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如对新西兰大洋洲乳业100%股权的购买、与美国DFA公司和与意大利斯嘉达公司战略合作的正式达成等。伊利的海外布局实现了在奶源、生产与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成为我国首个在大洋洲、美洲和欧洲同时布局并实施全球织网战略的乳企。
在伊利集团发展状况上,近5年期间的经营业绩显示,在经历了2008年的亏损之后于2009年扭亏为盈。在2009-2013年期间,其营业收入呈现逐步增长趋势,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在总体增长过程中略有波动,如2010年与2012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与上年比较略有下降,且2012年净利润也略低于上年水平。在总体业绩状况上,其营业收入增长率在连续3年增长幅度上升之后,于2011年开始迅速回落,201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3.78%,与5年前的增长幅度几乎持平。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09年的20.78%下降至2010年的20.28%之后,于2011年快速增长至35.33%,但之后却又逐步回落至2013年的23.15%,近5年内增长幅度波动较大。而在主营业务收入的来源分布上,伊利股份的主营业务分为华北、华南和其他地方,在这三个区域的业务收入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尽管在这三个区域中其他地方收入合计占比最大,但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在总体收入中占比亦较重,且华北地区收入的增长幅度最大,华南地区收入增长幅度次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伊利股份市场扩张与整合的战略布局导向。
(二)光明集团
光明食品集团以食品产业链作为核心产业,旗下拥有光明乳业、海博股份、金枫酒业和上海梅林四家上市公司和其他多家子公司。其中,光明乳业是由光明食品集团控股的产权多元化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乳制品的生产、开发与销售及畜牧业等业务。面对当前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作为食品业“航母”的光明食品集团经历了较大规模的“瘦身”,顺应上海国资委的要求,光明食品集团于2009-2010期间采取不同方式或手段对其旗下子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重组,以压缩管理层级和集中行业分布,促进内部有机增长。截止2010年底,经过压缩后的光明食品集团子公司约500多家,所涉行业数约33个。然而,在“退出计划”执行的同时,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与全球性扩张步伐却在逐步加速。在2010-2012年间,光明食品集团共经历或正在经历的海外并购约有9起,其中包括对澳大利亚糖企CSR、新西兰Synlait牛奶、英国UB公司、美国维生素连锁零售店GNC、法国Yoplait酸奶、澳大利亚Manassen食品、英国Weetabix食品公司、法国Diva波尔多葡萄酒公司、以色列Tunva公司等的并购。
在发展状况上,以光明乳业为例,其近5年期间的经营业绩显示,自2009年光明乳业实现了对2008年经营状况的扭亏为盈,在2009-2013年期间,其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均呈现逐步增长趋势,期间略有波动。在总体业绩状况上(如图2所示),其营业收入增长率从2009年的7.94%增长至2011年的23.16%之后,于2012年增长幅度回落至16.85%,增长幅度逐步放缓。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亦呈现增长趋势,2012年达到10.4%,但2013年却有所下降,回落至9.9%。而在主营业务收入的来源分布上,光明乳业主营业务主要分布在上海、外地和海外,且其在这三个区域的业务逐年增长,尽管三个区域中,国内业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近5年期间,光明乳业海外业务增长幅度最快,国内外地业务增长幅度次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光明乳业加速海外扩张的战略布局。
二、中国两大食品企业海外战略的比较
(一)伊利与光明海外战略的相似处
对比伊利集团和光明食品,它们实施海外战略既具有相似的目标和目的,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一方面,伊利集团和光明食品实施海外战略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奶源资源,提升生产技术,开拓海外市场,突破国内竞争,以海外布局提升企业竞争力。奶源一直是乳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头,在激烈竞争的乳品市场中,优质奶源的掌控是乳企的制胜法宝。伊利集团所实施的并购与战略合作及光明食品对Synlait牛奶和法国Yoplait酸奶的并购均有出于扩充奶源和提升技术以实现国际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伊利集团和光明食品均为食品企业,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贸易障碍。尽管伊利和光明均为我国乳业三巨头之一,然而,相对于跨国食品公司而言,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却依然薄弱。据2013年“全球乳企20强”显示,我国乳企仅伊利和蒙牛入榜,分别位列12和15位,而光明并未入榜。海外竞争力的相对薄弱也是光明食品屡次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所处食品行业的特殊敏感度,我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中所面临的问题是食品质量必须符合目标企业国家的食品质量标准与行业规制,中国食品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跨过这些“绿色壁垒”。然而,近年来中国食品企业所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丑闻却让海内外消费者屡屡丧失信心,食品安全隐患已经成为我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障碍之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中国两大食品企业海外战略选择及其启示——以伊利与光明的比较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