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共存共荣、互利共赢。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由此形成循环经济的中循环层次。园区内的企业之间进行原材料、能源、信息、技术、人员或资本交换,并通过包括这些资源要素在内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管理与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传统线形经济只强调企业之间存在某种交换关系,而不考虑交换关系的具体内容,这是生态园区与传统经济的重大区别。如上图的生态链中,有以热电厂为中心的电力行业,同时还辅以铝厂、化肥厂和水泥厂等相关行业。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处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或生态园区中的相同行业企业与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已形成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利益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处理好共同体内同行业之间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互相合作和支持,在对产业链上别的企业负责的同时,也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平台,实现共存共荣,互利共赢。
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催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关系,提出了诸多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的伦理理念与道德要求,这一方面要求生态圈内或生态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必须形成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对企业与公民提出了许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道德准则需要共同遵守。
三、循环经济深蕴的价值原则。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它深刻蕴藏着的内在伦理精神是整体性价值原则、可持续价值原则。具体体现在对资源、对环境、对生产、对消费、对利益、对公正等全新的认识和应报的伦理态度,表现出人类在生态约束面前的主动精神和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循环经济的价值原则,是缓解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紧张关系,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各方协调共存的伦理精神。
循环经济伦理的整体性价值原则,是基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学说与对经济的新认知。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过程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总体,其中每个事物和过程都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有机成分或环节。这就使得从个别事物到复杂体系,从非生命界到生命界,到社会,再到无限的宇宙,形成一个由无穷无尽的层次、中间环节的相互连结交织而成的普遍联系之网,而其中每一个别事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又都是普遍联系的具体体现。因此,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都要考虑其联系的相关方面,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而畸形发展则必然是短命的。
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方式,内蕴的、客观的、核心的要求就是考虑经济活动对与之相互关联的环境、资源、社会的结构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循环经济伦理便具有了“普遍伦理”的价值。
具体而言,循环经济伦理的整体性价值原则,是把经济视作全球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的子系统,它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环境、与生态、与社会以及人类整个大系统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经济发展必须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如前所述,循环经济是基于人类对当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提出的,目的是如何在资源少消耗、环境不恶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当代人类必须摒弃仅仅关注经济效率与增长速度的单向度发展观,更加关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和人类自身的价值。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认为:“从破坏生态的经济转入持续发展的经济,有赖于我们经济思想的哥白尼式改变,认识经济是地球生态经济的一部分,只有调整经济使之与生态系统相适应才能持续发展。”①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于1996年在他的《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一书中认为,现存经济的“主导模式完全排除了生态成本”②,造成市场不能反映生态学的真理。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概念。这种理论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用,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节约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循环经济伦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