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追求的是内涵型、科技型、节约型和清洁型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有利于推动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是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可能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最后,循环经济采用的是绿色核算体系(绿色GDP等)和评价指标。在对经济的核算与评价上,传统线性经济采用的是单一的经济指标(GDP、GNP、人均消费等),其GDP核算体系难以客观地反映出循环经济伦理的价值原则、生产与消费道德准则,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2011年5月20日,《中国青年报》以“GDP巨人血铅超标”为题,报道了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生了332人血铅超标的污染事件。根源是当地政府为GDP增长大量上马高污染企业,且对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不闻不问。此次惹祸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4. 5亿元,职工1000人。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家企业是德清县规模最大的企业,并于2010年通过上市前的环保核查。除德清县外, 2011年以来,经媒体披露的血铅超标事件还有安徽怀宁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和浙江台州血铅超标事件。2010年,全国也发生了6起影响较大的血铅超标事件,这些血铅超标事件大多与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的污染密切相关。传统线性经济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身心伤害一再说明,这种以牺牲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循环经济采用的是绿色核算体系(绿色GDP等)。
所谓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核算可以促进资源的重复、合理利用,实现产业组合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绿色GDP核算还会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促进工业的绿色生产。
概言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倡导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相协调,以缓解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与人类福利发展的约束性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互相支持的良性发展关系。因此,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发展范式,它有可能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与冲突,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
二、循环经济催生新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诉求。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其运行结构有三大层次,层次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由此形成经济运行的有机整体,并形成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的新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诉求。
循环经济的运行结构包括三个层次的循环。企业内部的小循环、生产企业之间的区域中循环和社会经济层的大循环,三个运行层次既重构了产业关系,也重建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新的伦理关系。
循环经济图示。
第一,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在企业内部,要求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一种产品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产品形成的原料,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的重复利用、“三废”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创造性的思想,它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
第二,区域层次上生产企业之间的中循环。在区域层次上,循环经济主要表现为共生企业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即区域生态工业园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它通过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水等资源梯级使用,具有明显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以河南商电铝业集团的“铝—电—热—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循环经济伦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